第155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108年的协议并未产生直接的结果,但是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成为未来几届政府的政策蓝本。伯赫蒙德的失败的确有助于加强拜占廷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实力,这里的局势由于君士坦丁·伯丁于1101年去世而开始缓解。联系塞尔维亚各国的纽带因此松弛,这使拜占廷皇帝有机可乘。他支持塞尔维亚各君主的分离主义企图,利用扎塔和拉斯西亚之间的矛盾,挑起斗争,在扎塔安插其傀儡,煽动该王国反对拉斯西亚的政治愿望。但是,在巴尔干半岛事务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强大势力,这就是匈牙利人,他们在12世纪初年将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置于其控制之下。匈牙利人在拜占廷帝国政治中的影响持续增长,这清楚地反映在皇帝阿莱克修斯安排其继承人约翰(John)与匈牙利公主达成的婚姻联盟中。但是,由于两大势力均在巴尔干半岛和亚得里亚海拥有重大利益,因此,他们为争夺各自利益而爆发冲突就不可避免。在以后的若干年里,匈牙利就成为拜占廷帝国的主要敌人了。

  阿莱克修斯·科穆宁持续进行了近40年的艰苦斗争,他对恢复拜占廷帝国的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场斗争的紧要时刻,其政治家的素质和高超的外交艺术都得到了充分证明。他利用威尼斯反对罗伯特·圭斯卡特,利用敌对的埃米尔反对扎哈斯,在库曼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帕臣纳克人,并借助十字军反对突厥人,利用突厥人反对十字军。除了这些外交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外,他还稳步地使自己的内部资源得到增加。拜占廷帝国军事力量在每次战争中都获得加强,战斗力逐年提高。当对罗伯特·圭斯卡特的战争进行时,拜占廷海军力量几乎不存在,但是在反对扎哈斯,特别是反对伯赫蒙德的战争中,帝国舰队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初期的失利通过反对库曼人和塞尔柱突厥人的胜利战事得到了补偿。如果对比与诺曼人在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的战争,拜占廷帝国军队的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阿莱克修斯一世对扩大拜占廷帝国疆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缓解了内部局势,重新建立帝国防务体系。确实,他开创的政治制度不同于中期拜占廷帝国严厉的统治。11世纪那些令人厌恶的变化,例如下放税收权,向私人大地主颁授免税特权,货币贬值继续存在,甚至还有发展。一种新的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意大利航海共和国进入拜占廷贸易活动。自1082年以后,威尼斯人在拜占廷各水域横行无阻,而阿莱克修斯通过1111年10月的协议又授予比萨重要的贸易特权。[45]

  阿莱克修斯在宫廷头衔体制中进行的调整极为清晰地代表了拜占廷帝国统治管理体系的瓦解。[46]慷慨大度地颁授行政官僚贵族官阶中的荣誉头衔意味着古老的头衔已经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因此,就必须为那些晋升到高位的官僚创设一些新官阶头衔。例如贵族头衔“首席带剑贵族”和“带剑贵族”在10世纪时曾经是重要的官职,但是到11世纪中期,他们就指那些小贵族了,而到11世纪末,就几乎不再使用它们了。只有3种中期拜占廷阶段的官职头衔“恺撒”、“大贵族”和“宫廷总管”在这次奇怪的官职头衔大贬值中幸存下来,但就是它们也多少有些贬值。阿莱克修斯为其弟弟新设立了“首席大贵族”(是由贵族和皇帝两个名称结合而成),授予其弟这个称号以取代恺撒的头衔。这意味着他不必有任何犹豫地履行其先前的诺言,授予以前觊觎皇位的尼基弗鲁斯·麦利森努斯恺撒称号(参见第292页),因为这个头衔仍然是极高的荣誉,但是此时已经不再是最高的头衔了。这个旧头衔逐步消失,更重要的官职被赐予新头衔,它们通常只授予皇家年轻成员。通过组合不同头衔和附加名称,出现了大量变种头衔,例如贵族、首席贵族、上等贵族;大贵族、上等大贵族、首席上等大贵族;头等贵族、高级头等贵族、首席高级头等贵族;显贵、首席显贵、上等首席显贵,等等。头衔体系的这些变化反映出11世纪以来,拜占廷管理机构中逐步出现的发展,更为严格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与之同时消失的是中期拜占廷帝国富有特色的、精心设计的官僚等级。

  从各军区指挥官官衔中也可以看到同样贬值的现象。直到10世纪末,还有3种不同的名称继续使用着,即将军、首长和司令,但此时只有其中最高级的官阶还继续使用。到了11世纪,最古老的“将军”头衔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科穆宁王朝时代,司令的官衔适用于所有军区总督,他们的下属被称为“首长”。这种变化在某些军区代代相传中不断降低其重要性和缩小军区面积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47]从阿莱克修斯时代直到帝国灭亡为止,“总司令”由指挥整个帝国海军部队的司令担任的。[48]10世纪下半叶以后,军队最高指挥权由东部司令和西部司令两人分担,自11世纪中期以后,他们常被称为“总司令”。[49]从阿莱克修斯一世时代起,全部行政官僚的控制权由首相()执掌,到12世纪末以后,该官职就被称为“宰相”。[50]在更早时期存在的大臣官阶因而大多与特定官职联系在一起。[51]

  军队的解体和财政需求的沉重负担是11世纪中期以后拜占廷帝国内政的两个主要特征,阿莱克修斯一世采取的内政措施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的。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时期,货币持续贬值,以至于与标准的“诺米斯马金币”同时并存流通的有劣质金属铸造的新币,价值多种多样,[52]这必然引起经济生活的极大混乱。但是与此同时,国家却从中获利,尽管因为它发行劣质货币,但却要求缴纳成色良好的黄金铸币。这种经济状况不可能持续很久,政府很快就被迫接受劣币。最初,货币兑换率被迫剧烈波动,税收征收人根据自己的利益计算出兑换率,厚颜无耻地中饱私囊,直到皇帝规定每“诺米斯马金币”相当4“米利阿里西亚”(银币),才稳定了拜占廷金币流通价值。正确地说相当最初金币的1/3。[53]除了主要捐税外,还有许多称为“两克税”()、“六弗税”()、“习惯税”()、“士兵税”()的附加税,它们总共相当于主要税收的23%。为了计算主要赋税,金币价值被确定为原价值的1/3,而最初的附加税则是按照过去的兑换率计算的。当纳税人表示抗议时,皇帝被迫确定诺米斯马金币的兑换率为其原来价值的一半,以便计算附加税,这意味着附加税增加了50%。事实上,兑换率提高的更多,因为这些赋税是在主要税种确定金额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而随着诺米斯马金币的贬值,税收的实际价值也相应提高了,从而使所有纳税人,甚至最贫穷阶层都受到盘剥,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缴纳附加税的义务。皇帝趁货币贬值之机,用此方法非常精明地设法大肆聚敛财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