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拜占廷帝国的权威因此遭到严重损害,从当时曼努埃尔收到的弗雷德里克一世来信中可以看出这种损害有多严重。[118]就其作为罗马皇帝的地位,弗雷德里克一世要求希腊国王向他表示服从,因为这是一种义务。从各方面看,曼努埃尔的政策遭到灾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他策划并高兴地着手实施的无数计划到头来将自己压垮了。对他而言,战胜东方拉丁人国家,在匈牙利取得辉煌战绩,在意大利一度夺取大片土地都毫无用处。因为要保持他在这些地方的地位,并继续在欧洲和近东地区坚持积极且富有进攻性的政策都是不可能的。致命的反击来自各个方面:拜占廷帝国在东方的地位已严重削弱;拜占廷帝国一度并永远被驱逐出意大利,精疲力尽、孤立无援地站立在西方强国的敌对阵线前。

  他在内政方面做出了超人的努力,却得到糟糕的结果,比外交方面更甚。大规模的长期战争和连绵战事造成的牺牲远超出当时拜占廷帝国的实力和能力,并榨干了帝国的经济和军事资源。约翰二世确实也试图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建立古代一度成为帝国支柱的军役地产。他在击败帕臣纳克人后,曾将战俘安置在帝国境内,迫使他们服军役;在战胜塞尔维亚人以后,他把被俘的塞尔维亚人安置在尼科米迪亚地区,一些人成为农兵,另一些人成为国家税户。[119]曼努埃尔继续推行这种政策,他也将塞尔维亚人士兵安置在帝国的塞尔迪卡地区和其他地方。[120]根据他与匈牙利国王盖撒二世订立的协议,曼努埃尔将保留10000名匈牙利战俘,毫无疑问,这也是打算用来充当拜占廷帝国农兵的。[121]新型军役地产的设立和多为外国士兵组成的新型农兵制的引入,似乎恢复了中期拜占廷帝国行之有效的军役地产组织制度。但是,它还是不能适当满足当时急剧增长的军事需求,而那种授予普罗尼亚地产以换取接受土地者服役义务的制度在曼努埃尔时期极大地普及了。帝国西部人更经常以这种方法封授土地,而帝国东部的当地农民则因此成为“帕里科”依附农。[122]

  军事贵族统治倾向并促进大地产,特别是世俗大地产。曼努埃尔于1158年3月颁布的一道黄金诏书,禁止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郊区的修道院再扩大其任何土地。[123]与此同时,它规定地产只能被转手给元老院阶级或“将军”阶级的成员,也就是说,转给普罗尼亚地主,这个重要的规定在后来的一个法令中被再度重复。[124]皇帝曼努埃尔并不是如此敌视修道院生活,他不仅小心翼翼地保护现存的修道院地产,而且授予它们广泛的特权和免税权。[125]但是在教会和世俗大地主的竞争中,他还是青睐并偏袒后者,公开帮助世俗大地主,特别是普罗尼亚地主,因为后者在得到土地的同时要提供军役。

  除了普罗尼亚士兵外,在拜占廷军队中还有数量相当多的雇佣兵。维持这些雇佣兵的负担空前沉重地压在民众肩上,他们被迫完成各种提供军粮的义务和强制性劳役。国家资源实在不堪重负,于是它被交给各地军队,以便他们自行从民众那里解决各自的需要。“地方民众遭到贪得无厌的军队极为残酷的盘剥,士兵们不仅抢走他们的钱财,而且剥走他们身上的每件衣裳”。[126]

  军队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在其他民众头上作威作福。当时的情势完全不同于科穆宁王朝以前的情况。在杜卡斯王朝官僚贵族统治时期,所有人都在逃避军役,“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摇身一变成了律师和法学家”。[127]而如今,人人都争先恐后希望入伍服军役,“所有人都希望成为士兵,一些人扔掉了手中的织针,那可是他们赖以维持其极为艰苦生活的基本所需和开销的工具;另一些人离开了马厩,还有一些人掸去身上的砖沫粉尘和铁匠炉的烟灰铁渣,他们都匆匆奔向招募士兵的官员,向他们送上波斯马或一些金币,没有任何麻烦地被招募进军队。”[128]服军役成为最有利可图的职业。军队吞噬了帝国的资源,人民被无法忍受的重负压垮了。国家继续增加其税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包税人普遍存在的横征暴敛,他们现在征收的对象包括许多怨气冲天的外国纳税人。[129]甚至在城市里,许多人出售人身自由以便为某些势力强大的领主服役,以此得到保护。曼努埃尔极力遏制这一发展趋势,他颁布法令宣称任何将自己变卖为奴隶的自由人都可以恢复其自由人身份,皇帝甚至可能为此从国库提供赎金,他至少在首都这样做了。[130]但是,随着大地产的增长和下层民众负担加重,贫困加深,当时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更广泛的民众阶层正在出售其自由人身份,他们不是成为奴隶就是成为农奴。最终,封建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削弱了国家权力,降低了维系拜占廷政策的实力。拜占廷帝国调动其全部资源还能够偶尔在国外取得一些重要的胜利,但是它不能承受巨变和失败。曼努埃尔时期表面上的辉煌,很快就变为拜占廷国家的内政崩溃。

  第三节 安德罗尼库斯·科穆宁时期的政策变化

  曼努埃尔死后,拜占廷国家的衰落变得极为明显,其12岁的儿子阿莱克修斯二世继承皇权,其遗孀安条克的玛丽(Mary of Antioch)皇后担任摄政王。皇后极为宠幸已故皇帝的侄子——“上等贵族”阿莱克修斯·科穆宁(Alexius Commenus),他控制了朝廷实权。这实在是个不幸的选择,皇后对这个愚蠢空虚、无足轻重的小人的宠幸招致科穆宁家族内极为强烈的反对,这个西方来的皇后玛丽及其宠幸者同样为民众所唾弃。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的政府统治下,拉丁人受到了更为特殊的礼遇,而普通的拜占廷平民百姓由于国内外形势的迅速恶化,猛烈抨击政府的政策。反对拉丁人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在拜占廷帝国寻求发财致富的意大利商人和担任政府主要骨干力量的西方雇佣兵,遭到民众越来越大的憎恨。受到民众和教会支持的科穆宁家族成员屡次试图推翻摄政政府,但都遭到了失败,因为反对派在君士坦丁堡还缺少一位精干的领袖。曼努埃尔的一个表弟安德罗尼库斯·科穆宁(Andronicus Comnenus)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他在滂都斯地区任总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