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拜占廷帝国因其军事上的无能,大祸临头,陷入绝望。从此,帝国永远丧失了曾经是拜占廷帝国实力核心部分的小亚细亚地区。安德罗尼库斯一度打算争取阿兰人的援助,最终也遭到失败。起初,他们自愿帮助皇帝抵抗土耳其人,皇帝则允许他们定居在帝国作为回报。他们根据协议派来了10000人的部队,还拉家带口地带来了许多妇女和儿童,结果几乎都是负面的。阿兰人军队在共治皇帝米哈伊尔九世率领下挺进小亚细亚地区,但是与土耳其人交手的第一仗就遭到沉重失败,仓皇撤退,一路上洗劫和抢掠拜占廷民众。

  在此危机关头,一个新的援助机会自动出现在皇帝面前。加泰隆军团杰出的将领罗吉尔·德·弗罗尔(Roger de Flor)为皇帝反对土耳其人的斗争提供援助和士兵。加泰隆军团擅长于征战,它曾经支持过西西里的弗雷德里克国王,帮助他抵抗试图收复西西里的安戈文王朝,这场阿拉贡-安戈文两王朝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卡塔贝罗塔和约的签订而结束,并建立了阿拉贡王朝控制下的西西里独立王国。战争结束后,加泰隆军团将士失去了雇主,急于寻找到新的战场。拜占廷皇帝非常乐于接受他们的援助,因此,1303年底,罗吉尔·德·弗罗尔便率领6000名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87]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将赌注全部押在加泰隆军团上,他同意提前支付他们4个月的军饷,并将其侄女玛利亚·亚森(Maria Asen)嫁给罗吉尔·德·弗罗尔,[88]他还任命后者为军队总司令,后来还为其加冕了恺撒头衔。1304年初,加泰隆军团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抵西兹库斯基地,同年春季又挺进被土耳其人包围的非拉多非亚。土耳其人遭到沉重打击,罗吉尔·德·弗罗尔胜利进入这个被解放的城市。这个胜利表明,一小支实力可靠的军队就可以挽救整个局势。可悲的是,拜占廷帝国连这样一支军队也没有,它只能靠招募雇佣兵来组织部队。然而,外国人组成的军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当这支部队是一个自治的军事实体,它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摆脱帝国的控制,而帝国则没有任何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制它。

  加泰隆军团取得胜利后,立即着手进行其抢劫式的远征,使整个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不得安宁,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既攻击拜占廷人,也攻击土耳其人,最后,甚至不去与土耳其人作战,而是进攻拜占廷人的马格奈西亚。当加泰隆军团被召回,撤退到欧洲时,君士坦丁堡感到了一丝解脱。他们于1304~1305年在加里波利过冬,准备于次年春季再度返回小亚细亚,但是,帝国政府与加泰隆军团的关系日益紧张。在拜占廷帝国内,对这些傲慢的雇佣兵的愤怒与日俱增,特别是共治皇帝米哈伊尔九世对他们极为反感,而加泰隆雇佣兵们也对不能按时支付军饷牢骚满腹,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公开指责政府。1305年4月,罗吉尔·德·弗罗尔被刺杀于米哈伊尔九世的宫廷。米哈伊尔九世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使帝国从此摆脱这些讨厌的雇佣兵了,但是事实上,这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狂怒的加泰隆军团开始进行反对拜占廷人的战争,以便为其领袖报仇,战争公开爆发了。米哈伊尔九世率领的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部队虽然有阿兰人和土耳其人的增援,但还是在阿普鲁斯要塞遭到致命打击。这位皇帝继承人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异常勇猛顽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勉强逃到狄迪莫提胡斯,幸免于难。他最希望的是保护色雷斯地区那些重要的城市,因为整个帝国都遭到这股敌人的蹂躏。在整整两年期间,加泰隆军团无情地残暴洗劫和摧毁了色雷斯农村地区,他们还得到来自其家乡的军队增援和小股土耳其军队的支援,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来自北方地区的保加利亚入侵压力也在增大,形势更加危急。保加利亚已经分裂为几个小王国,自13世纪末年,已经公开屈从于新的鞑靼人,由于1299年诺嘎吉的垮台和金帐汗国内乱而摆脱了原来那些鞑靼人的控制,在塞奥多利·斯维托斯拉夫(Theodore Svetoslav,1300~1322年在位)统治时期重新走上东山再起的复兴之路。保加利亚沙皇利用拜占廷帝国陷入绝望境地的有利时机,将其疆界扩大到巴尔干山脉以南地区,占领了几座重要的城市要塞和黑海沿岸地区的港口城市,其中包括争议极大的海军基地迈森不里亚和安奇亚鲁斯。拜占廷政府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放弃失地,于1307年与保加利亚沙皇签订和约,规定沙皇将继续保留其占领的土地。[89]与此同时,加泰隆军团在洗劫过色雷斯地区后,继续翻越罗德配山脉,于1307年秋季占领了卡桑德利亚。由此,他们继续进行其残暴的抢劫式远征,即便是圣山阿索斯的各个修道院也未能逃过他们的复仇之火,他们只在1308年进攻塞萨洛尼基时被击溃。

  正是在这个拜占廷帝国危难时期,西方反拜占廷人的计划再度死灰复燃。塔兰托的腓力普一直希望扩大其在伊庇鲁斯和阿尔巴尼亚的领地,他与信奉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联合夺取了第拉修姆。其反对亲拜占廷人的伊庇鲁斯女专制君主安娜的战争于1306年遭到失败。但腓力普此时给自己加上了“罗马尼亚专制君主和阿尔巴尼亚王国统治者”的名号。然而,对拜占廷帝国来说,比他更为危险的是精力充沛的瓦洛伊斯的查理。这个没有王国的君主曾与享有拜占廷皇后头衔的凯瑟琳结婚,拜占廷帝国先前也曾争取追逐过她。瓦洛伊斯的查理千方百计重新启动安茹的查理的扩张计划,而此时的拜占廷帝国似乎陷入混乱,他渴望得到君士坦丁堡的皇冠。1306年,他与威尼斯共和国签署条约,后者无法抗拒再度重演第四次十字军政策的诱惑。1308年,他又与塞尔维亚国王米卢亭达成盟约,后者眼看拜占廷帝国陷入绝望境地,及时调整其政策,转而与西方列强联盟,加入反拜占廷联合阵线。[90]教皇克莱门特五世于1307年宣布开除拜占廷皇帝教籍,从而在道义上支持了西方列强。瓦洛伊斯的查理还在拜占廷贵族中获得了支持,其情形就像拜占廷帝国达到了解体的程度。塞萨洛尼基总督约翰·蒙诺马赫斯(John Monomachus)、塞尔迪斯军队总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林皮达利斯(Constantine Ducas Limpidaris)宣布,他们已经准备接受法兰克君主为其宗主。在此喧闹的局势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争取加泰隆军团的支持,因为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拜占廷东方形势变动的主宰力量。瓦洛伊斯的查理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尽管西西里国王弗雷德里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使这些加泰隆将士接受了宗主权。1308年,查理的特命全权大使塞坡伊的塞奥巴尔德(Theobald of Cepoy)率领11艘威尼斯舰船到达尤伯埃亚,他从这里前往卡桑德利亚,以其主子的名义接受了加泰隆军团的效忠宣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