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在拜占廷帝国,静默派也是经过长期斗争后才被接受的,因为在拜占廷教会内部,最初也激烈反对这种静默派的新教义,尽管它与古老的传统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修道院狂热派坚决支持静默派运动,而所谓“政客派”这个更加世俗的派别最初反对这个运动。格里高利·帕拉马斯在1341年初举行的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上,成功地争取了会议对其教义的认可,[116]此后不久,当一个拜占廷教士、西方经院哲学的痴迷者格里高利·阿森迪努斯(Gregory Acindynus)取代绝望而牢骚满腹的巴尔拉姆作为反对静默派领袖时,其建议遭到了拒绝。然而,静默派的成功并不完全,事态发展看起来好像是教会极力避免做出任何泾渭分明的决定,在对静默派反对者做出毫不含糊的谴责时,犹豫不决,但是,形势的发展由于1341年夏季的政治事变而完全改变了。作为一个西方人,皇后安娜并不喜欢静默派,大教长约翰也同样是静默派的坚决反对者,由于这个原因,君士坦丁堡教会当局和世俗统治者转而反对静默派。在拜占廷帝国首都,静默派遭到禁止,格里高利·帕拉马斯则事实上被投入监狱。[117]结果,静默派就逐渐比以前更加接近约翰·坎塔库震努斯,在引起拜占廷帝国政治大分裂的斗争中,静默派站在一方立场上,而其反对者则站在另一方立场上。这样,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就将帝国分裂为两大阵营。

  社会斗争也同样激烈,正是帝国内部的社会冲突构成了内战期间真正严重的难题,也正是社会矛盾造成了影响广泛的灾难性后果。日益加深的经济贫困只能促使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尖锐化。当帝国越来越贫困衰弱时,农村和城市里的绝大多数民众境况悲惨,几乎无法忍受。大部分城乡财富都集中到少数贵族阶级手中,此时,他们成了怨气冲天的民众仇恨和嫉妒的目标。

  在其统治权力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拜占廷专制政府曾在古代地方市政管理的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官僚统治体制,城市生活也被强制纳入到包罗万象的中央集权统治下。当中央权力趋于越来越衰落时,地方势力开始再度壮大起来,独立的城市生活似乎重新复兴。[118]城市自治政府的复兴并不是由于新社会力量的兴起,而是由于中央权力的削弱,而中央权力则是被封建因素所削弱的。因此,拜占廷帝国城市生活并未像西方那样产生出富有而活跃的工商业阶级,而是由地方土地贵族所主导。[119]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尽管导致14世纪拜占廷城市生活革命化变革的历史,与意大利和佛来芒城市同一时期历史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并适合这个时期欧洲城市社会斗争总的发展轮廓。[120]正是这一基本的区别解释了一度极为强盛的拜占廷帝国经济势力为何如此迅速和如此彻底地衰败了,最终为意大利各贸易城市所取代。

  君士坦丁堡摄政政府与大贵族领袖坎塔库震努斯之间的争端,促使帝国内潜伏的社会分裂公开化。阿莱克修斯·阿坡考库斯在反对坎塔库震努斯的武装斗争中依靠民众的支持,他利用民众仇视大贵族的支持者的社会仇恨情绪,如同干柴投入了烈火,在亚得里亚堡,爆发了反对地方贵族的民众起义,不久,起义蔓延到色雷斯地区各城市。各地贵族和富有阶级成员、大贵族坎塔库震努斯的支持者都遭到打击。

  塞萨洛尼基爆发了最尖锐激烈的阶级战争,各种各样的民众大部分成分复杂,大量的财富与极度的贫困同时存在。塞萨洛尼基在帝国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是各种自由思想充分表达的场所,拥有强大的民众党派,它们组织精良,形成了良好、公正、清晰的政治意识形态,即狂热党。在这个城市里,反贵族运动不仅表现为公众情绪的猛烈爆发,而且在1342年狂热派夺取政权后,它一度演变为占主导地位的制度。以总督西纳迪努斯为首的支持坎塔库震努斯派被驱逐出这个城市后,狂热派在塞萨洛尼基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政府。

  狂热派的纲领和其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的重要特征是没收财产,大贵族和修道院及各教堂的土地均被没收,这加深了狂热派信徒和正统派教士之间的鸿沟。在保守的教会圈子里被视为巴尔拉姆派和阿森迪努斯派的狂热派,与支持坎塔库震努斯的静默派之间的对立情绪特别严重,而政治狂热派又是教会狂热派的敌人。另外,狂热派将其社会革命政策与其政权合法观念相结合。作为坎塔库震努斯的对立面,他们承认正统皇帝约翰·帕列奥列格,因此,这个反对贵族的极端派之最重要的领袖们都是帕列奥列格皇族成员。从君士坦丁堡派遣的总督和狂热派领袖分别担任了政府的管理责任。由于后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该城市完全根据其自身意愿做出所有决定,享有几乎完全的独立。这个狂热派政府以其处事极为粗糙野蛮而闻名,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为何对其统治的看法极为糟糕的原因。[121]

  从塞萨洛尼基到君士坦丁堡,贵族的权力到处都受到打击。坎塔库震努斯的事业似乎就要终结了,其最亲近的朋友,甚至连西纳迪努斯都离他而去,因为只有和他划清界限,才是保全他们身家性命的惟一方法。坎塔库震努斯在帝国本身的一切支持力量都被革命剥夺了,他只好带着2000多人撤退到塞尔维亚边境地区,请求斯蒂芬·杜珊的援助。干涉拜占廷帝国内战符合斯蒂芬·杜珊的扩张政策,并为渴望对外征服的塞尔维亚大贵族找到了一个发泄机会。1342年7月,塞尔维亚国王和王后在普里斯迪纳隆重接待了拜占廷帝国的敌对皇帝,坎塔库震努斯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他与杜珊和塞尔维亚大贵族进行的谈判最终达成了联盟协议,双方都极力利用该协议达到自己的目的。1342年和1343年,联盟军队对防御坚固的塞里斯的进攻未能取得胜利。坎塔库震努斯的随从人数大为减少,大概不足500人,这时,他听说塞萨利已经承认他为皇帝,这样,这个大地主贵族的地区就与这个拜占廷大贵族领袖联合起来。坎塔库震努斯指派其老友和亲戚约翰·安苴利终生担任该地区总督。后者此时的统治保持半独立状态,但是继续忠诚于其主子的宗主权,其控制的地区包括以阿卡纳尼亚和埃托利亚为首府的伊庇鲁斯和塞萨利。不久他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将其已经极为强大的势力扩张到塞萨利的加泰隆人领土上。这样,尽管坎塔库震努斯曾被驱逐出帝国原来的领土,但是此时他又回到了刚刚收复的希腊地区,这个地区一直是其心中最大的悬念,如何将它合并到帝国中来也一直是他主要的工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