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以确信,约翰五世肯定没有低估形势的严重性,尽管挽救这种形势的任何幻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土耳其人此时已经站在了色雷斯地区的一端,而这个地区是帝国剩下的最后一个地区。为了设法摆脱迫在眉睫的威胁,皇帝着手使用拜占廷人十分娴熟的方法,开始进行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教会统一问题的谈判,这是一张帕列奥列格王朝创立者玩耍的十分到家的王牌。然而,那时和现在的形势有很大的不同:在米哈伊尔八世时期,帝国受到西方列强的威胁,教皇对这些列强可以施加道义上的压力;而此时,约翰五世面对的是只有军事武力才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异教徒。而且,教皇新近发起组织的爱琴海基督教列强联盟的努力也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允诺教会统一是拜占廷宫廷在政治游戏中定期打出的一张好牌。里昂宗教会议上决定的教会统一遭到失败后,拜占廷人与罗马的谈判整整搁置了大约40年,甚至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在内战艰难时期曾一度动心,想要重开谈判。而后打算重开教会统一谈判的还是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特别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皇后安娜,还有约翰·坎塔库震努斯统治时期最艰难的阶段也有此打算,但是都未取得任何切实的成果。[168]然而,约翰五世是严肃对待这个事务的,他以极大的热诚和无比的虔诚全力工作,以促进两大教会统一,这可能是由于他早年深受其信仰天主教的母亲的影响。1355年12月15日,正好是他登基一年后,他向阿维农教廷发出一封诚挚的信件,请求教皇给他派遣来5艘战舰和带有1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的15艘运输船。作为回报,他保证在6个月内说服其臣民皈依罗马信仰,他向教皇做出履行诺言的影响深远的保证就是因为帝国急切需要援助,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在其各项努力中最突出的是,他将自己尚在五六岁的次子曼努埃尔送往教廷,由教皇对其施行教育。而且,如果他不能履行诺言的话,他就准备退位,将帝国的统治权力交给教皇的学生曼努埃尔,或者假定其次子年纪尚小的话,就把这个孩子交给教皇本人收养,教皇做其义父。[169]显然,教皇英诺森六世(Innocent VI)并未认真看待这个过于夸张的承诺。无论如何,他还是在其致约翰五世的回信中以满意的口吻,赞扬了皇帝诚挚的情感和大度的言辞,但是,对其具体计划却只字不提,他还派使节前往拜占廷帝国。不久,皇帝被迫写信给教皇说,此刻他实在没有能力说服全体拜占廷民众接受教会统一,因为教皇的使节并没有带来武装的战舰,也没有表示出必要的诚意,他自己的许多臣民也不会听从他的这个决定。此后,有关教会统一问题的谈判就停滞了多年。

  图74 塞萨洛尼基的圣迪米特里教堂内保存的7世纪镶嵌画 实际情况是,皇帝信件里提到的反对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在拜占廷帝国,的确存在着一个相当有势力的支持教会统一的派别,当时这一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著名的修辞学家迪米特里·西多乃斯(Denetrius Cydones)。但是,拜占廷教士和普通信徒中的绝大多数人坚持传统的信仰,正如他们在以前关于统一问题谈判中采取的立场一样。大教长卡利斯图斯本人是坎塔库震努斯的私人夙敌,他在约翰五世登基以后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官邸。他思想顽固,信守极端保守的思想,尤其对保持其大教长特权的问题几乎达到了死硬的程度。希腊教会如今远比筋疲力尽的帝国更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大教长卡利斯图斯在其第一个任期期间,已经开除了突然崛起、自治独立的塞尔维亚大教长的教籍,[170]他还得到了保加利亚大主教对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区最高权威地位的承认,因此,在特尔诺沃以后的宗教祈祷仪式中,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名字就被放在第一位。与塞尔维亚教会的冲突将在较小的范围内加以解决。这样,当拜占廷国家不断被迫一块块地割让领土时,拜占廷教会却在不断收回以前的权利。

  苏莱曼占领加里波利以后不久,土耳其人系统征服巴尔干半岛的行动就开始了。1359年,奥斯曼人各部落首次大举迁徙到君士坦丁堡城外。[171]气数已尽的帝国没有能力进行抵抗,尽管凭借首都完善的防御工事,这些入侵者尚未构成直接紧急的威胁,但是,早在内战中耗尽了实力的色雷斯地区和其他部分都遭到敌人的抢劫蹂躏。一个又一个城镇接二连三地失陷:1361年,狄迪莫提胡斯最终陷落于土耳其人,一年后亚得里亚堡也告失守。[172]新苏丹穆拉德一世(Murad I,1362~1389年在位)是位精力充沛的政治家和运筹帷幄的将领,他以远比其父亲奥康和其兄长苏莱曼更积极的努力继续完成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事业,他将自己的打击对象不仅对准了希腊人领土,而且特别对准了南斯拉夫人和拉丁人的领土。这些国家像拜占廷帝国一样,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个更为强大的敌人的进军。杜珊去世后,塞尔维亚帝国陷入了彻底解体的过程,而保加利亚的形势甚至更加恶劣,这个国家四分五裂,极度的经济贫困和宗教争端将它彻底摧毁了。1363年,指挥娴熟的将军拉拉·撒辛(Lala Sahin)攻进腓力普堡,并在此建立起其驻节地,这是第一个鲁枚利亚总督(土耳其语又称“贝勒贝伊”)府。而苏丹本人不久也将其政府所在地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他将其宫廷先安置在狄迪莫提胡斯,后来自1365年前后定居在亚得里亚堡。[173]这样,奥斯曼人就牢固地在欧洲立足,特别是土耳其军队的进军伴随着系统的殖民措施:当地原有的居民被大量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而土耳其贵族,特别是苏丹的将领们则得到慷慨的土地奖赏。[174]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