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另一件大事是说,赵匡胤和一个玩伴在土房子里赌博,忽然看到屋外来了很多麻雀啄斗,两个人就跑到外边捕捉麻雀,土房子随即倒塌。《宋史》的记载是:“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人们的理解是上天派了麻雀来向赵匡胤示警,这个故事的发生也许确有其事,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无逻辑可循的。

  波澜不惊的生活日复一日,转眼间到了944年,赵匡胤已经18岁。18岁的徒步还处在单独跟女孩子讲一句话就会脸红的阶段,而赵匡胤已经在父母的张罗下,要娶贺景思之长女贺氏为妻了。如果历史正常发展下去,结婚后的赵匡胤不久就要做父亲,也许继承父亲的官职,入身行伍;也许会在一场不出名的战斗中被流矢击中,命运如同五代的舞台上无数失去性命的甲乙丙丁;也许从此在家开荒种地,挥舞着镰刀、锄头,担负起养活妻儿的使命,七老八十的时候蹲在墙脚晒晒太阳,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发出一声无奈而悠长的叹息。

  如果历史如此平淡地发展,本书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于是命运给赵匡胤设计了一个醍醐灌顶的场景——只有让赵匡胤从安于现状的惫懒中走出,我才能从叨叨絮语中开始真正的叙说。

  曹三公子在《流血的仕途》一书中研究了李斯从一个安于现状的普通青年觉醒的过程:身为粮仓管理员的李斯,有一次上厕所,发现粪坑里面几只老鼠正不无哀怨地吃着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而他所管理的粮仓里面的老鼠,却捧着存粮大吃大嚼,看到来人的时候,逃跑的脚步都轻盈而矫健。李斯感叹,同样都是老鼠,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于是做了一个实验,将两地的老鼠分别抓来,然后易位而养,三天之后,他来检查实验成果。当他发现曾经的仓鼠现在也开始咀嚼粪便、曾经的厕鼠则留给自己一个潇洒逃跑的背影的时候,他明白,它们的地位和生活习性完全交换了。

  此情此景,李斯不由百感交集,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进而明白“鼠在所居,人固择地” 。

  于是李斯毅然辞去了看管粮仓的公务员的职务,赶去兰陵拜荀卿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日后和秦王嬴政一起缔造了伟大的秦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时代,历2000年,虽身死而名不灭。

  赵匡胤觉醒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与贺氏的婚宴上摆了几十桌酒席,客人开怀畅饮,觥筹交错,各式菜肴不断地从厨房端出。然而这时候厨师突然发现,接下来要上的一道菜缺了原材料,于是赵母喊儿子,“香孩儿,快去超市买几十斤螃蟹回来!”

  于是赵匡胤直奔超市,接下来他看到了令他惊讶万分的一幕:在超市里,他看见一只五花大绑着的螃蟹从每斤一个铜钱的水箱里往每斤一个半铜钱的水箱里爬,赵匡胤突然泪流满面,你太TM有上进心了!

  两年后,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的赵匡胤离家出走,为后世留下“唐宗宋祖”的不朽传说。

  第二章 千里走单骑

  公元946年,契丹南侵,后晋出帝石重贵被俘,成立仅仅11年的后晋灭亡。皇帝及家人被掠至契丹,20年后受尽屈辱客死异乡。

  947年正月,消灭了后晋的契丹王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仪仗领兵进入开封,在崇元殿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同时将契丹改国号为“辽”,自己也变成辽太宗。不过仅仅过了几个月就水土不服要回北方,在路上就死掉了。

  二月,刘知远在晋阳称帝,五月出兵攻陷开封,以之为都建立后汉。同年夏,赵匡胤决定离家出走,在这个乱世开辟自己的舞台。

  我一直试图勾勒出赵匡胤离家出走是在怎样一个时刻,我想,那一定是在一个落日熔金的午后,门前池塘边树上的知了发出疲倦的吟唱,隔壁老张的狗在墙根下吐着舌头,甚至屋子里经常见到的小强也突然消失不见了踪影。贺氏看着这个似乎突然间陌生起来的丈夫,满眼不舍。然而赵匡胤决绝的眼神告诉家人,他的这个决定是不容更改的。于是他收拾了行囊,在乡亲们或迷惑不解或惊讶艳羡的眼神中,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征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