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世宗的理想里,此军队必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汉辽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矣。

  军队整顿完毕,就该有作战规划了。公元954年前后的长江黄河没有太大的洪水,这些精壮的士兵不用扛着沙袋抗灾救洪;显德初年的大周也没有太多的地震,士兵不用钻到倒塌的墙下面挖人——战争年代军队的唯一使命,就是战争。

  于是周朝的邻居们就遭殃了。

  此时环绕周朝的几个较具威胁的政权,分别是大辽、北汉、后蜀、南唐。四年前的郭威没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现在的柴荣更不会有“同时打赢四场战争”的宏图,他知道,这些国家要一个一个地收拾。现在研究的不是打与不打的问题,而是先打哪个的问题。

  于是柴荣召集诸大臣入殿,给他们上了一堂业余政治课,分析了当今天下大势,随后给朝中近臣布置了两篇命题作文,一篇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另一篇是《开边策》,限期上交,由柴荣老师亲自阅读打分。

  从小学三年级学写作文至今20年,徒步认为命题作文是最难写的。更何况柴荣出的题目难度太大,第一篇翻译成白话就是《试论当皇帝是一个辛苦的职业兼论做大臣也是一个不易的职业》,第二篇翻译了是《在取得对汉作战阶段性胜利的好局面下平定辽、汉、蜀、唐诸国的战略计划》——题目都有点长,但是你看看如今各类期刊上能发表出来的论文,题目有比我这更短的么?题目太短,怎么凑字数啊。

  命题作文很难写,但是皇帝布置的作业必须尽快完成,于是很快柴荣就收到了一大摞文章,他的重点是看《开边策》,忽略掉很多诸如“修文德,来远人”那套老掉牙的东西,有一篇文章让他眼前一亮,文章提出著名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论,认为应该先拿南唐开刀,先取江淮,次第剪灭诸侯,柴荣深以为然,看了一眼作者:比部郎中王朴。

  比部郎中,刑部官职,品级从五品上,掌管各类物资、货币使用,相当于国家财务部中层干部。

  这是“王朴”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柴荣的眼帘,而注定将伴随他度过余生。

  于是柴荣召见王朴,对《开边策》中所提计策进行深入讨论,君臣相谈甚欢,遂为日后的战略定下基调。会谈的最后,柴荣听说王朴精究术数,就很好奇地随口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略加沉思,表示鸭梨很大,然后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三十年后的事情,我不敢乱说啊。)

  柴荣听后十分欣喜,仰天叹息曰:“若如卿所言,寡人当以十年开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事后证明,“精究术数”的王朴此时的预测并没有变成现实,柴荣非但没有如其所言再活三十年以实施其三个十年计划,反而是在即位五年零六个月之后病逝——于是大家会意,此时的王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乘法,五六三十嘛。

  徒步不能确认此事的真实性,因为我一向认为这种预测是比较不靠谱的,著名的预言大师诺查丹玛斯不是老早以前就讲过“1999年7月……恐怖大王从天而降”的童话吗?这样看来,另一个算命先生倒比他实在多了。一人去一座古寺游玩,途中遇到一算命的,遂问:“给我算算,我能活多长时间!”算命的瞅着他的脸半天,说道:“先生命好啊!”此人心中大喜,忙问:“快说,我能活多久?”算命的说:“你能活到死啊!”

  尽管柴荣英年早逝,然而他在此许下的豪言,并不因历史真实的遗憾而打折扣。

  “十年开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