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郁闷的柴荣觉得张永德倒也言之有理,于是起床继续赶路,于五月三十日回到开封。随后柴荣作出了足以改写中国第二个千年史的决定:立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储君,罢免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改以赵匡胤担当此职。殿前侍卫亲军是周朝最精锐的部队,殿前都点检则是这支部队的最高领导人,前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是柴荣的妹夫。

  于是,国运定矣。

  关于这次人事任免的原因,史上有着众说纷纭的传闻,传闻的焦点是一块三尺长的木牌。具体说就是,班师前后柴荣得到一块神秘的带字木牌,上面的内容告诉柴荣,有人要顶替他的工作,来接任皇帝这个岗位了——“点检做天子”。

  木牌出现的时间大致是在五月初八到五月三十之间,最有可能的则是在柴荣驻留澶州的数日;地点则有“路上捡到说”与“公文包里发现说”两种。《新五代史》与《资治通鉴》此事不载,《旧五代史》与《宋史》所记地点稍异,不过还记得12年前赵匡胤在襄阳遇到的给了他6000元的老和尚吗,他告诉赵匡胤16字偈语的第四句,“囊木应谶”,一个“囊”字,或许正是为了点名木牌出现的真正场所?

  《旧五代史•世宗纪六》:“一日,忽于地中得一木,长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题云:‘点检做’,观者莫测何物也。至是,今上始受点检之命,明年春,果自此职以副人望,则‘点检做’之言乃神符也。”

  《宋史•太祖本纪》:“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

  但重要的不是从哪里来,而是来干什么。

  从前面亲自抡大锤砸佛像的经历看,柴荣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不太会相信神神鬼鬼的故事。决意攻打幽州之时,有人告诉他:“天子姓柴,幽州为燕,燕者亦烟火之谓也,此柴入火不利之兆,安得成功。”柴荣亦是一笑置之。然而见到这个木牌的时候柴荣变得不爽了,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病人柴荣与清醒的周世宗,处事方式总会略有区别。

  在徒步看来,英明的周世宗未必会因为来历不明的一块木头而转变对妹夫张永德的根本看法,但从柴荣在澶州与张永德接下来的对话,倒是可以对此事管窥一二:

  在张永德劝柴荣早日返回京城、以防京中生变之后,柴荣问:“谁使汝为此言?”张答:“群臣之意,皆愿如此。”接下来柴荣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动作,是“熟视久之”,然后“叹曰:‘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一句“固知汝必为人所教”,对张永德难当大任的失望之情,尽显无疑。

  一天时间不够建好一座罗马城,一天时间也不够形成对亲密战友的所有看法。只不过对那些相信柴荣会因为一块木头片子上的话而罢免自己二把手的人来说,如此鲁莽的柴荣岂不是跟徒步家隔壁的二愣子一样。

  退一步讲,就算病坏了的柴荣相信木板上的偈语是老天告诉他殿前都点检要取代自己登上帝位,那么最简单有效的根治之法就是直接废除此职,而不是换个人继续干——雄才大略如柴荣者,岂会想不出如此低成本高疗效的药方?

  六月十九日,39岁正值盛年的周世宗柴荣在其治国五年,文韬武略,立下不世之功后溘然长逝,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消息传出,举国同悲;出殡之时,百姓泣于市途。

  只是周朝的敌人听到柴荣死讯很开心,消息传到邻国时,南唐李璟、后蜀孟昶、北汉刘承钧、辽国耶律述律都长舒了一口气——睡王耶律述律甚至都难得地醒过来了——这人终于死了啊。他活着的时候,咱们经历了当皇帝最惨的体验,人还在,领土没了。现在该咱们扬眉吐气了,可怜的柴荣,你却经受了当皇帝比我们更惨的体验——领土还在,人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