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陶谷掏出诏书的时候,得意洋洋的眼神并没有逃脱赵匡胤的眼睛,未来的宋太祖突然觉得这个眼神非常邪恶。

  徒步也觉得这个眼神非常邪恶,于是翻了翻书,打算给他找一个同类,很快,找到了。此人名叫李贯,江西吉安府人,明建文二年(1400)探花。

  燕王朱棣造反成功赶走建文帝、当上明成祖后,拿到了很多朝臣给建文帝的奏章,里面有很多要求讨伐他的文字,便以开玩笑似的口吻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这些奏章你们都有份吧。”众多大臣个个心惊胆战,但只有李贯从容不迫地上前说道:“我从来也没有写过。”然后摆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眼神有着和陶谷一样的邪恶。

  于是朱棣愤怒了,他走到李贯的面前,把奏章扔到他的脸上:“你还引以为荣吗!作为大明朝的公务员,拿钱不做事,危急时刻,身为近侍竟然一句话都不说,我最厌恶的就是你这种人!”于是将李贯关进了监狱。

  好脾气的赵匡胤倒没有朱棣这么暴躁,他选择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表达不满的方式,于是让时任翰林承旨的陶谷在建宋后继续担任此职,主要做做文秘工作,负责草拟各类诏制。时间一久,陶谷深感工作单调,前途有限,于是希望借自己当初拟禅位诏书的功劳,暗示赵匡胤提拔自己一下。谁知赵匡胤回答说:“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尔!”要什么提拔?

  被浇了冷水、眼见升官无望的陶谷便在翰林院的墙壁上赋诗一首:“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为后世留下一个“依样画葫芦”的传说。

  一切搞定,赵匡胤乃临御崇元殿,被服冠冕,在大殿之上接受文武群臣跪呼万岁,即皇帝位。因取自己驻地宋州之名,国号“大宋”,史称北宋,改后周显德七年为宋建隆元年。连神仙陈抟闻讯都大喜差点下凡:天下自此平定,百姓有好日子过啦!

  《长编》载:宣徽使高唐昝居润,引匡胤就龙墀北面拜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兖冕,即皇帝位。群臣拜贺。奉周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因所领节度州名也。……华山隐士陈抟闻帝代周,曰:“天下自此定矣!”

  正月初五,改元,建宋,大赦天下。

  这天,赵匡胤下令进行了一系列活动:首先赏赐诸位兄弟,作为跟随自己去陈桥驿辛苦两日游并聆听《我有一个请求》讲座的奖赏;接着焚香敬天地、社稷,告诉皇天后土,大周集团股份公司已经重组,原股东已经撤资;最后下诏至诸道节度使,告诉他们,老板换人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事重组,打麻将换个人都要变一下方位,何况新建一个国家。赵匡胤的基本部署是原班人马仍各司原职,就像歌里唱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当然有些职位是不得不变了,譬如柴宗训已经不适合再当皇帝,赵匡胤本人也无法再任殿前都点检,死掉的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那职位也要有人顶上。

  于是诏令幼主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石守信接替韩通任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死掉的韩通升官至中书令(追任),并以礼厚葬;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升任殿前都点检,侍卫马步军都虞侯韩令坤升为都指挥使,两位率军驻守前线可不必回朝,凡事拥有自主裁决权;侍卫司的原最高领导李重进,也升至中书令,继续留守驻地扬州,同样不必来朝。当然,这三位不必来朝的兄弟日后有机会再和太祖见面时,关系已不比今日的融洽了。

  至于宰相,还是由原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担任,俨然一切从旧。正月初六,太阳照常升起,众人照常上班。

  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有件事情与往常不一样了。

  秦汉以降,宰相与皇帝议事,都是坐着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