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乾德元年(963)五月,赵匡胤命人增修京城宫殿,落成之日,太祖端坐大殿,令人将各门依次打开,只见宫殿各门各廊都是纵横分明,端正通豁,毫无曲径通幽之腻,太祖满怀感慨地对左右说:“此如我心,小有邪曲,人皆见之。”

  诚如其行!

  第十五章 和平演变

  头年秋天夜宴之后,赵匡胤一直忙于精兵繁政的实践,当然闲暇之余也不忘读书。《将星,照耀大周》曾有记载:当年跟着柴荣攻打南唐的时候,赵匡胤就除了每日演练“太祖长拳”,还带着好几箱子的书,每晚读到夜深。如今不用打仗,读书更显方便,赵匡胤时常勉励自己:一天不读书,赶不上小赵普。

  这天晚上赵匡胤努力读书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成语,不但意思不解,甚至还有一个字不认识,叫做“假道伐虢”。于是急忙求助赵普。

  赵普也不认识,赶忙翻出《康熙字典》——不对,是《说文解字》,研习了一番,然后给太祖上了一会儿课。

  赵普告诉赵匡胤,这个你也不认识、我也不认识的字,念“国”,是春秋一个国家名。“假道伐虢”,就是借条道把虢国给灭了。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虞、虢二国为靠近晋国的邻邦,唇齿相依。晋国早有吞并他们的野心,于是先用名马、宝玉买通了虞公,虞公允许借道攻打虢国,还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三年后,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还是攻打虢国。大臣以“铺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相劝,让虞公联虢抗晋,不要借道,虞公不听。到了腊月,晋军灭虢国后胜利班师,将晋国军队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顺手将虞国消灭。

  赵匡胤听完,抚掌感叹:这故事太有意思了,咱们有机会实践一下不?赵普面有难色,说陛下您也太真性情了,刚刚这字还不认识,我翻了半天词典才查出来,你听完就要实践啊?

  赵匡胤遗憾地摇摇头,那咱们再等等吧。

  出乎君臣意料,他们很快就等到这个实践的机会了。

  此刻的赵匡胤和赵普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个看似偶然的学习成语的机会,竟拉开了历时15年的统一战争的帷幕。从此,从淮河到黄河,从长江到珠江,这片四分五裂的广袤疆土重归一统,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可堪与大唐并列的盛世即将称雄于世。

  提供实践机会的是南方的荆南、武平两个小国。

  从地图上看,荆南、武平两国相邻,南北接壤、东迄南唐、西至后蜀、南临南汉,极有战略价值。两国加上北面的宋朝,刚好成一块夹心三明治,面积狭小的荆南政权,就是三明治中间的那块馅。

  荆南这块始创于924年的馅,创建者名叫高季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