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这时候周保权派使者飞报朝廷,说:“张文表叛乱已经被杨师璠平定,我们请你们是来打仗的,可是现在没活干了,那么就请天朝的军队从江陵折返吧。”

  导演赵匡胤火了,说:“怎么会没活干,我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别的活啦,改剧本!”又想到当初张文表的使者上书朝廷的时候,曾告诉他们会给张文表做主,于是问周保权:“既然你们平定了张文表,那么他人呢?”

  使者老老实实地回答:已经被我们抓住,割条,撒盐,吃了。

  原来造反的张文表不太耐打,和杨师璠军队简单打了几仗,就被攻破长沙城,给杨师璠捉到常德凌迟处死,而且肉都被人生吃掉了。

  赵匡胤大吃一惊,说:“你们湖南人怎么这么野蛮,能生吃人肉呢?”

  如果导演赵匡胤这时候知道他的主演李处耘即将干出的更野蛮的事情,说不定吃惊得下巴都掉下来,因为李处耘随后抓了不少湖南军人,煮熟了吃了。

  虽然张文表叛乱已经平定,但是宋军似乎并没有掉头回家的意思,慕容延钊率军直进岳州,李处耘部则夜走朗州道,直向武平都城常德赶来。

  11岁的周保权哪里见过这种阵势,早吓得说不出话来了。他这年龄,正是赖在爹娘怀里撒娇的时候,此刻却要担负起保护南平很多人爹娘的任务,实在是太难为孩子了。

  大臣们照例分成主战派、主和派。朗州观察判官李观象苦劝周保权:“最近我仰望星空,星象显示大宋早晚要一统天下,你看荆南的高氏祖孙,坐守江陵50年,还不是一下子被灭了?咱们不如早点投降入朝,少主年幼,赵匡胤肯定不会为难于你。”说得周保权有点心动了。

  但是指挥使张崇富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李观象的投降论调,他认为:既然咱们不怎么费力就把张文表给平了,那么稍微费点力,就可以把远道而来的宋军也一并平了。又于当晚熬夜赶写了一篇檄文发表在第二天南平的《人民日报》上,号召全湖南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抗外侮,把北方来的侵略者赶回去。这篇檄文的标题,就叫做《武平可以说不》。

  说“不”之后的张崇富很是英勇,而且为了显示破釜沉舟的决心,他在随后慕容延钊派部将丁德裕前来招降时,给出的回答是拆掉所有通往都城的桥梁,又砍了许多大树堆在路上,告诉使者,等你们大军打过来的时候,就先蚂蚁搬家吧。这种情形多少有点类似于今天不少修车的干活,在路上撒满钉子,车子一开过,就被放了气。真是害人啊。

  可他忘了一个事实,宋朝来的是步兵,没有开车啊。

  更何况北宋的禁军,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的兵样,一个个身高体壮帅呆,战斗力极强,而且刚刚在荆门吃了高保寅送来的几十头肥牛,战斗指数呈几何级倍增,打起来绝不含糊。二月底慕容延钊军在三江口大败湖南水军,斩首4000余人,俘获战船700余艘,占领岳州(今岳阳)。三月初李处耘军又在澧州(今湖南津市)遇到张崇富的陆军。

  此时张崇富的表现是“与宋师遇,未及战,望风先溃”——还没开始打就跑路逃命了。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一群乌合之众就像一个怪物,头长得很多却没脑筋。张崇富的士兵看主帅如此,无不跟着英勇逃命,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跑得慢的士兵被李处耘抓住了不少,他命人架起几十口大锅,在俘虏里面挑选肥胖者杀掉十几个人煮熟让人吃掉,把瘦一点的在脸上刻上字,放回都城朗州(常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