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后蜀之富庶,从李昊点评王恺、石崇之语可知一二。

  后蜀宰相李昊读到晋代以炫富而闻名的王恺、石崇的传记,不禁失笑,称“穷俭乞儿,以此为富,可笑可笑” 。王恺、石崇何许人也?这两个富可敌国的大款曾在很长时间里互相比富。王恺家里用糖水刷锅,石崇命厨房以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以紫丝编成屏障在门前夹道40里,石崇用更贵重的彩缎铺了50里;皇帝赏赐给王恺一棵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兴冲冲向石崇炫耀,石崇却一下子将其敲碎,命人从家里搬出五六棵珊瑚树来还他,每棵都有三四尺高。

  但这种人在李昊的眼里,却不过两个“穷俭乞儿”罢了。不比叫花子富上几十倍,敢把别人称作“叫花子”吗?

  读到这里,也许有读者存疑,当官的有钱,算得了什么。万一后蜀只有政府钱多,百姓民不聊生,那就是一个姜子牙所称的“无道之国”,还不是白搭?姜子牙曾告诫周文王:“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这是个好问题。

  民间的富裕程度不好衡量,但可以从物价水平略做比较。《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斗米不过三四钱”;而《蜀梼杌》论及后蜀之富庶时,说广政年间“蜀中久安,赋役俱省,斗米三钱”,主要的粮食价格比公认的大唐盛世之时还要便宜,后蜀想必早已解决温饱问题,而向小康线迈进;有了便宜大米,老百姓吃饭之时肯定是想吃米饭就吃米饭,想喝稀粥就喝稀粥,米饭盛两碗,一碗自己吃,一碗喂鸡吃!

  所治之地国富民安,孟昶自然有理由踌躇满志,自信非常。所以日后柴荣举兵西进,攻克秦、成、阶三州之后,孟昶写信向柴荣求和,落款写的都是“大蜀皇帝”某某,柴荣恼火,不予回复,而后继续兴兵,再克凤州。好在随后柴荣还要攻打南唐,所以拿下四州之后就罢兵回开封了。

  不久之后孟昶惊闻周世宗击破南唐,担心下一步又要举兵伐蜀了,于是再次上书柴荣,无奈周世宗仍不答理,孟昶郁闷,自尊心受到打击,愤愤地说:“朕为天子郊祀天地时,尔犹作贼,何敢如是!”说的倒也是实话,16岁的孟昶当上皇帝的时候,7岁的赵匡胤穿着开裆裤满地跟人斗蛐蛐,而那时13岁的柴荣,还到处跟人走街串巷贩卖茶叶,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如今在我面前摆什么架子,称你作“兄弟”你还不理我,这都什么世道。

  如果孟昶此时突然像他老爹一样得病死掉,那么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段清廉治国的好名声,庙号就会是“后蜀太宗”,不但不至于落下“后主”之名,而且大家在谈起这位英年早逝的大蜀皇帝的时候,也会像说起英年早逝的柴荣那样满脸遗憾,并且表示惋惜。

  可惜他没死。而且活着就要折腾。

  孟子说:饱暖思淫欲。

  让一个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的人长久保持谦虚清醒的头脑、孜孜不倦的态度是很困难的,英雄如唐太宗者,昔日征战南北所向披靡,玄武门前百步穿杨,被尊为“天可汗”之时万民朝拜,何等的英明神武,到了晚年仍在立太子问题上犯了鼠目寸光之忌,立温驯服从的李治为太子,本意是这样会让另外几个儿子得以善终,却不料此举竟几乎让大唐王朝提前善终。

  还有本书开头曾经提到的近代科学史上罕有的天才牛顿,读完《宋史•太祖本纪》之后为了验证赵匡胤骑马狂奔,脑袋撞木门上一事的真实性,经数年钻研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其后又在物理、数学诸多领域取得几乎无人突破的成就,但是到了晚年,竟然花了20多年时间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且至死都没能证明出个所以然,留下终身遗憾。

  李世民、牛顿尚且如此,年轻的孟昶又怎能免俗?

  于是在治国数载并取得若干成效之后,孟昶的很多业余爱好就渐渐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天地,不问政事,把国家大小事务都交给旁人处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