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想起来了,那天是后唐同光三年(925)十一月二十七,距今已经整整40年。然而李昊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时受降的郭崇韬脸上,也有着与如今王全斌相似的快意恩仇。

  李昊的脑中突然想起花蕊夫人曾经写过的几句诗:“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如今的后蜀君臣,不正含羞走过王全斌的马前吗?他轻轻摇头,恭敬地递上降表。

  其词曰:

  “臣生自并门,长於蜀土,幸以先臣之基构,得从幼岁以纂承。只知四序之推移,不识三灵之改卜。伏自皇帝陛下大明出震,圣德居尊,声教被於遐荒,庆泽流於中夏。当凝旒正殿,亏以小事大之仪。及告类圜丘,广执贽奉琛之礼。盖蜀地居遐僻,路阻阙庭。已惭先见之明,因有后时之责。今则皇威电赫,圣略风驰。

  “干戈所指而无前,鼙鼓绕临而自溃。山河郡县,半入於提封。将卒仓储,尽归於图籍。但念臣中外骨肉二百馀人,高堂有亲,七十非远,弱龄侍奉,只在庭闱,日承训抚之恩,粗勤孝养之道,实愿克终甘旨,保此衰年。其次得子孙之团圆,守血食之祭祀。伏乞皇帝陛下容之如地,荩之如天。特轸仁慈,以宽危辱。

  “臣复辄徵故事,上黩严聪。窃念刘禅有安乐之封,叔宝有长城之号,皆因归款,盖获全生。顾眇昧之馀魂,得保家而为幸。庶使先臣寝庙,不为樵采之场。老母庭除,尚有问安之所。见今保全府库,巡遏军城,不使毁伤,将期临照。臣昶谨率文武见任官望阙上表归命。”

  (孟昶降表内容出自《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王全斌看了不禁感叹:果真是写降书的大家,把你家皇帝的恭顺、惶恐、求生之情写得活灵活现,还以刘禅和陈叔宝自比,求宋太祖能保全小命,我一定会让你们如愿的。

  李昊次日开门,见到门口多了一张条幅:世修降表李家。

  默然良久,恍如隔世。

  他想到自己年轻时候曾经立下宏愿,今生一定要写下一篇美文,不但令整个后蜀全部子民都能记住,最好还能编成语录时时朗读——可如今似乎要以书写降表留名后世了,真是造化弄人啊。

  投降后的孟昶于同年七月被举家迁至汴梁,住进了头年冬天赵匡胤在汴水边为他造好的别墅里。随后赵匡胤兑现诺言,下诏释罪,赐孟昶冠带、袭衣,并封他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

  然而仅仅到达开封27天之后,孟昶就突然死去,年仅47岁。

  蜀国投降之后,沿长江一路受降无数却力主不杀一人的曹彬,却密奏朝廷:孟昶王蜀30年,而蜀道千余里,请族孟氏而赦其臣以防变。宋太祖批示:你好雀儿肠肚!

  观其一生都是以仁爱治军著名的曹彬为何有此担心?竟然劝说赵匡胤把孟昶一家都杀了?其实个中缘由从孟昶一行被押解东京时沿途见闻可窥一二。是时蜀地百姓沿路哭送,哀声连绵,当场恸绝在地的有数百人,孟昶自觉无颜见故国父老,以衣袖遮面,痛哭不已。而其心爱的花蕊夫人则长歌当哭,在临时休息的驿站的墙壁上含泪写下半首《采桑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