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匡胤心中激动,想到苦学多日的唐太宗事迹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于是顾不上学一下这句没听过的四川话,也顾不上跟花蕊夫人沟通白雪公主的故事,走到花蕊夫人身边,说:“爱妃,这面简单的镜子后面可是有很多故事的,我给你讲讲吧。唐太宗在魏征死后,去吊唁痛哭的时候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看你现在拿着一面铜镜,也就是穿穿衣服;可对于我呢,就不一样了……”

  说着,赵匡胤接过镜子,打算照一下自己的脸,照完了镜子正面,赵匡胤又翻过去看了看镜子的背面,正打算开口,却是大吃一惊。

  因为镜子上面刻着“乾德四年铸”!

  要知道此时还是太祖乾德三年(965),赵匡胤没听过时空穿梭的理论,而且自己也无论如何不会提前穿越到第二年,以为自己看错,于是擦了擦眼睛,再仔细看了看铜镜上面的字,没错,的确是“乾德四年铸”。

  赵匡胤扔下镜子,转身就走,花蕊夫人阻拦不及,心想为什么太祖拿镜子照了照脸就逃走了呢,他脸上洗干净了啊!

  赵匡胤的脸是洗干净了,可是很快就有别人的脸要不干净了。

  吃惊不小的赵匡胤首先想到的是把事情原委告诉宰相赵普,问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怜的赵普头一晚上还在刚刚苦学《论语》里面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太祖问到这么高深的问题一下子傻眼了,不但“人不知”,而且自己也不知,于是只好装作“不愠”的君子,其实也是不敢愠,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接下来据说赵匡胤非常愤怒,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动作,就是拿起毛笔在赵普的脸上胡乱涂抹,气愤地说:“作为宰相却如此无知,看来宰相当用读书人。”赵普吓得一晚上都不敢洗脸,直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脸上还都是墨汁。

  上述这段故事流传甚广,可惜徒步翻遍史书也没有找到出处,所以认为是后人臆造。虽然涂墨事件是假的,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却是真的。从赵普那里没有找到答案的赵匡胤喊来了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博学多才的窦仪自非学识甚寡的赵普所能比,马上给出了正确答案:“此必蜀物,蜀主(王衍)尝有此号。”(注:前蜀后主王衍918年登基,次年改元乾德,用至924年,时为乾德六年。所铸货币称“乾德元宝”,至今仍有所见。)

  听完窦仪一番解释的赵匡胤非常高兴,《宋史•太祖本纪》载“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儒者” 。更有一说是“太祖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卿可谓具宰相之才’”,对窦仪的学识大加赞扬,并于事后问宰相赵普,把窦仪也提拔为宰相好不好。

  赵普此时可是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一个人当宰相干得好好的,当然不愿意来一个人和自己分权,更何况窦仪为人耿直,日后恐对自己不利,于是回答:“窦学士文艺有余,经济不足。”轻飘飘一句就让太祖心里犯起了嘀咕。而闻听此语的窦仪自后也是郁郁不乐,竟于两年后病逝。

  一块铜镜引发出这么多故事,恐怕是花蕊夫人揽镜自娱时候所不曾想到的,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对着镜子问问“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气量最小的男人”,说不定还能帮太祖送走一两个不合适的宰相。

  经历了魔镜事件,尤其是听到太祖发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感慨之后,赵普担心自己日后如果再像这次一样表现无知,宰相肯定就没得干了,说不定还得回乡下教书;赵匡胤也深感学识不够,于是经常到大宋图书馆取书来读,发誓将来再和花蕊夫人闲谈,一定要作出一首比“太阳初出光赫赫”这样的大白话好很多的诗出来。

  而赵匡胤到图书馆取书读完之后,往往喜欢第二天在朝堂上向大臣问起书中的内容,真不懂的地方固然是诚意咨询,假不懂的地方就当然是向大臣卖弄一番了。这个倒也可以理解,没文化的人都这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