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很快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的大片领土都被纳入了杨行密的势力范围,此时的割据之地,也基本为后来吴国的疆土定了形。唐天复二年(902)三月,杨行密被唐昭宗封为吴王。

  治理吴地之时,少时孤贫、深知民间疾苦的杨行密深知不折腾的重要性,招贤纳士、顺应民心、发展生产,史载他在淮南“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加上与周边军阀交战中胜多败少,江淮地区相对比较稳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在淮南站稳了脚跟之后,杨行密最大的对手就变成东面已经平定两浙的钱镠,两国除了军事上你来我往,战事不断的武斗之外,还搞了不少文斗,杨行密让人用大的绳索做钱贯,称之为“穿钱眼”;钱镠也不示弱,每年让人用斧子砍柳树,叫做“斫杨头”,因为“杨柳”是柳树的泛称。反正杭州柳树多,只要愿意砍,每年都有活干——时至今日,走在西湖之畔,看到最多的就是垂柳,一想到当年这些柳树们甚至承担着牺牲自己性命为国家出气的重任,徒步的心头都会涌上一阵不能捐躯赴国难的空恨。

  两国的敌对状况虽然因为902年的和亲(杨行密女儿嫁给了钱镠第六子钱元璙)而得到缓解,但终杨行密一生,似乎都没有把钱镠当成真正的亲家。然而报仇的最好方法就是比敌人活得久,我想活了81岁的钱镠在垂老之时,眼前浮现出53岁就死掉的杨行密的身影时,他的嘴角定会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不过很可惜,那时候杨行密已经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徐温也在跟随杨行密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官至右衙指挥使,成为杨行密的左膀右臂。公元905年,杨行密病死,长子杨渥即位。

  很可惜,虽然都是吴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并且都有一个有能耐的老爹,杨渥可不像当初孙坚的儿子孙权那样有割据之才,而是与写出“为人不识武藤兰,称帝江陵也枉然”诗篇的湖南王高保勖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感兴趣之事不是励精图治,而是打球、饮酒、玩女人,并且爱好与众不同,与所处东八区的时差很大,因为杨渥都是白天喝酒玩女人,夜里打球。

  考虑到如今我们走夜路都需要开着路灯,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1000余年前的淮南人没有夜视功能,上个厕所都需要提着灯笼,何况打球。于是那时的人们就会经常见到杨渥点着每支价值上万钱(约60万元人民币)的蜡烛把整个球场照得灯火通明,远远看去火光冲天,球场的明亮程度完全不亚于现代的电灯照明技术。甚至杨渥在服丧期间也不肯休息,史载“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燃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

  对自己儿子的性格,杨行密当然有所了解,病重之时的杨行密虽然对杨渥不满意,可其他儿子年幼,如不立长子,日后变故更多,所以只好安排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杨渥即位。

  即位后的杨渥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徐温、张颢的不满,就像当初湖南的孙光宪屡屡劝谏高保勖一样,两位也是忠实履行了先王杨行密的嘱托,对杨渥苦口婆心加以劝说。可是20岁的杨渥年纪虽小,脾气却大,面对老臣的劝谏,发怒道:“我就这样了,爱咋咋地吧,要是你们看不惯,就把我杀了,自己当吴王!”

  话说到这份上了,君臣之间也就再没什么信任可言。杨渥担心徐、张真的一旦翻脸自己就小命不保,于是安排心腹陈蹯、范遇统帅东院马军以为护卫;徐温见少主越来越不像话,说不定哪一天上朝时候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砍了,遂于907年发动政变,率兵杀入内廷,除掉杨渥身边的护卫,将其软禁起来,与张颢共掌军政。又于次年派人将杨渥勒死,立杨行密次子杨瀛。

  就像很多同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创业者一样,不久之后,两位昔日一直合作无间的指挥使之间也出现矛盾,张颢意图杀掉杨瀛与徐温后自立为吴王,可惜迟疑中被徐温抢了先,徐温带领一帮兵士杀入张府,割了张颢的脑袋。此后的徐温受封为大丞相、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淮南大权尽入徐温手中,名义上的吴王杨瀛则像汉献帝,所起作用无非是给所辖之地发发号令,用《新五代史》的原文记载,就是“备位而已”,而号令的内容,则由扮演曹操角色的徐温制订。

  写到这里,徒步认为该让在后台待了很久的徐知诰出场了。

  低调的徐知诰此时的官职是升州(今南京)刺史,虽然他看着义父徐温从右牙指挥使一路升迁到摄政大臣的位子,却并没有生出多少的非分之想,给自己的定位是好好做一个地方官。虽然同时代有很多传位非亲生儿子的案例可供参考,譬如李嗣源以李克用养子身份登上帝位,再之后自己的养子李从珂起兵造反又当了皇帝,以及后来的郭威传位外甥,可这前者是通过武力政变,后者是因为郭威儿子被杀光了;对比一下自己的处境,徐温有六个亲生儿子,尤其是长子徐知训,深得徐温喜爱,徐温在南京建大都督府的时候都是把他留在广陵(今扬州)辅佐杨瀛。徐知诰很清楚,未来是很光明的,可最大的光明是养父留给他亲生儿子的,自己好好当个地方官和孝顺儿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徐知诰视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某次徐温留宿徐知诰的府邸,因身体不适,早早就寝。半夜醒来,床前侍立一人,问话,知是徐知诰。徐温就让其休息,不久再次醒来,发现窗前仍有一人,问之,还是徐知诰。徐温对他说:“汝自有政事,不当如此,以废公家之务!” 徐知诰听命退下。不料三度睡醒,徐温发现床前又有一人,问之,答是徐知诰的妻子。徐温深受感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