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都在显德六年(959)九月戛然而止。

  因为一年前(显德五年八月初二)下毒毒死三叔的李弘冀时隔一年也死了。

  刚刚因为显德六年六月的柴荣之死而高兴了不到半年的李璟很伤心,已经43岁的他当然没法再赶着生出一个太子出来,而且最近几年担惊受怕的生活也让他没法再生了,眼见得剩下几个儿子中李煜最为年长,跟自己性情也最相似,于是决定立李煜为太子。

  不过李璟的这个决定还是遭到了反对,大臣钟谟就劝谏李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的回答是:将钟谟贬官并加以流放,随后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令其住在东宫,就近学习处理政事。

  一年半后李璟为避大宋锋芒,决定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守金陵。想到偌大的南京随后将由自己管理,年轻的李从嘉望着父皇登船远去的背影,怅然若失。不久之后,李璟竟死在了那里。显德初年意气风发的李璟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短短数年间就被打得灰头灰脸,割地求和,甚至被迫迁都,然后一命归天。

  三个月之后,李煜在金陵城以痛哭迎回了父亲灵柩,同时也哀怨地即位当上了南唐末代皇帝。

  这一天,在太阳落入紫金山的树影背后时,李煜缓缓走入皇宫大殿的步伐却带着惆怅——不远的南京城外就是浩荡的长江,江的对岸驻扎着北宋强大的禁军,而就是这支队伍,不久前才几乎不费力就消灭了彪悍的叛将李重进。李煜一念至此,不由头皮发麻。

  赵匡胤这只汴京城里的蝴蝶已经扇动了翅膀,其巨大的冲击波即将随着北宋大军的步伐扩散到这个混乱世界的各个角落。

  就在李煜登基的第一天,就给自己惹了一个不小的麻烦。

  因为按照惯例,天子即位时是有一个大赦天下的仪式的,基本过程是在宫门前竖一根七丈高的长杆,杆上立一个四尺高的木头雕刻的鸡,口里衔一根七尺长的绛红色的条形旗帜,下以彩盘相托,用绛红色的绳子把它捆扎固定,然后宣读赦令,这个仪式就称为“金鸡消息”——因为虽然杆子上放的是木鸡,但鸡头却是用黄金镀过的。

  李煜用金鸡消息的消息很快传到赵匡胤耳里,虽然这个大老粗到了三年后提拔赵普为相时还不知道任命敕书上要有现任宰相签字这一基本的礼节,可也知道金鸡消息是专为天子所用的,于是怒气冲冲地责问被召见的南唐进奏使陆昭符。陆昭符一看要糟,急中生智赶紧撒谎道:“咱们那只不过是国主即位在境内做做样子罢了,我们那里把这叫做‘怪鸟’,所以这不是什么‘金鸡消息’,只能算‘怪鸟消息’而已。”

  听完解释的赵匡胤哈哈一笑就算了事,可远在南京的李煜却因为赵匡胤的一怒一笑而浑身一颤,赶紧派人送来一份《即位上宋太祖表》,短短464字(含标点)的文章中,李煜除了描述自己“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的并非出自自愿的即位,也表达了自己“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的全心全意地做宋朝的下属的决心。

  很可惜这位绝世才子即位后第一篇文采盎然的文章要以这样一种方式面世——而最不幸的是,这种并非出自自己真情的文章,却不是李煜所写的最后一篇。

  除了上表,李煜派往京城的使者还带上了丰厚的贡品,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缯彩三万匹”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两黄金约等于十两白银,一匹绢约等于一两白银,按照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600元计算,这份大礼相当于人民币4200万元。就在一年之前,李璟派使者前往开封祝贺赵匡胤登基加上庆祝长春节,所带的红包不过银一万两、绢两万匹,折合人民币1800万元。

  对比一下昔日刘崇给自己宰相开出来的工资不过年薪1200贯720000元,李煜一个红包可以解决北汉58个宰相的年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