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煜知道这位大臣的才能,所以曾经打算任命他为宰相。

  可韩熙载却从悲哀的现实中预见到了南唐的未来,在他看来,谁当宰相都改变不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于是很快韩熙载从一位上进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醉生梦死的堕落之徒,不但在家里养了四十多个歌妓,而且任凭这些歌妓跟那些客人打情骂俏,搅作一团,社会影响极差。而且把每个月的工资都一分不留地分给她们,自己需要花钱的时候就开始玩行为艺术,穿得破破烂烂,手提破琴,背着竹筐,化装成沿街乞讨的盲人,到各个姬妾的门前去讨钱。

  这些传闻很快传到李煜的耳中,于是他命人去收集一点证据回来,看看传闻是否属实。

  当然干这件差事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狗仔队,只要他们照相机一架,灯光一闪,然后往网上一发,韩熙载放浪形骸的模样就会立刻传遍南京,闻名天下。

  可惜李煜派去干这事的顾闳中却是连照相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不过没关系,因为这位顾先生是南唐著名的画家。很快他的作品就会青史留名,是为《韩熙载夜宴图》。

  徒步每当想到顾闳中只是到韩家走了走,顶多坐了一小会喝了杯茶,就能凭记忆将韩家放荡的夜生活尽收笔底,画出这幅长达336厘米的连环长卷,而且用专家的话说,那是“全卷构图巧妙,用笔凝练柔劲,设色沉丽清雅,人物形神兼备,细腻生动”,都会觉得神乎其神。这种惊人的记忆力,如果早十年在周朝愿意出家当和尚,别说一百卷经文,就是一百期《人民日报》,也能给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毫无意外地,看到韩熙载像画中描绘的那样生活状态之后的李煜,打消了任命其为宰相的念头,而韩熙载也在不久之后的开宝三年(970)死去,终于避免了在死前见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国破山河亦不在的悲惨情形。

  而其他的大臣,则扮演了第三类人,成为了李煜笃信佛教的反对者。

  李煜某一天上朝之后收到一封奏章,在对自己过度崇佛做了一通批判之后,奏章写道:“忠臣志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李煜看了看署名:自己的爱臣、贴身秘书、知制诰——潘佑。

  作为从李煜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成了他部下的潘佑,不仅以文采出众深受李煜赏识,而且人品刚直不阿,堪为大臣楷模。李煜初娶小周后时,曾在后宫遍种花草,花开时召集一群文人,打算让他们写诗歌颂自己的浪漫生活和夫妻的甜蜜感情,以李煜的这种心态,自然是愿意听到别人用这样的诗句歌颂小周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是潘佑大笔一挥,写出来的词都成这样:

  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

  “桃李”,自然是暗指这位姓李的皇帝,“已输了春风一半”是说南唐在江北的那半壁河山已经拱手送给了别人。可怜李煜正在兴头上,被这么一搞,赏花的心情都没了。此时面对潘佑的“国将不国”论,李煜在他的作品和另一份奏章上一并批了个答复:“知道了。”

  另一位上书者名叫汪焕,还是个没当官的进士,他在奏章里将李煜和历史上另一个更为狂热的佛教信徒梁武帝相提并论,此人曾经刺自己的血写经书,把自己施舍到寺庙中去做和尚,每次都是大臣们用巨款把他赎了回来,赎了回来他又去,又赎回,他一共去了四次。他跪下来给僧人行礼,把头发披散,让僧人去践踏。可一个如此虔诚的佛教信徒,最后还是国破家亡,而且甚至是被围困在台城中,活活饿死。

  面对这种恶毒的对比,李煜倒是并没有发怒,而是夸赞了一番汪焕的忠心,给了他一个不大的官职,算是应付了过去。可这位潘佑就没这么好对付,见自己奏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心头愤恨难平,竟然连续上了七道奏折,并以辞职相威胁,赌的是李煜舍不得他这个笔杆子的离开,肯定就采纳自己的意见了。可一路退让到底的李煜竟然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给潘佑安排了一个去国史图书馆去做历史研究的工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