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个月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是围城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同时还有一个噩耗传来,南唐的大后方阵地润州(今江苏镇江)也失守了。润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如果说采石矶是金陵的西大门的话,那么润州就是东大门,金陵城里的后勤补给主要就是通过它来完成的。为了增强润州防御,李煜派跟随了它多年的侍卫长刘澄去当润州的节度使兼留后,可惜刘澄是一个比皇甫继勋更彻底的投降派,到任不久就叛变投敌,投降了攻城的吴越军。

  转眼到了十月。东西门户全部失守的李煜再次遣使催促朱令赟发兵,而朱令赟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拖几个月才去支援金陵,只怕到时只能看到死的李煜了。于是下定决心发兵东下,组织南唐水军10余万,号15万,大的战舰有十余层楼高,能容纳千人,然后顺江而下,直扑金陵采石矶。

  可惜十月的长江正值枯水期,大船难行。

  率大军到达皖口(今安徽安庆市西南)的朱令赟很快遭到了宋军的猛烈袭击,危急时刻朱令赟决定学习三国之时的孙刘联军,省掉周瑜打黄盖的一系列计策之后,点燃满载油脂和柴草的船朝下风位的宋军猛冲过去。

  眼看宋军就要像曹操的水军在赤壁之战中一样葬身火海。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朱令赟突然晕了过去。

  因为江面上忽然刮起了北风,火船倒退回来,点燃了他自己的高大战船。

  15万南唐水军全军覆没,朱令赟以身殉国。

  欲哭无泪的李煜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派徐铉北上求情,得到的答复是赵匡胤按剑而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史载徐铉“惶恐而退”。

  当徒步行文至此,再回头清点文字的时候,发现南唐部分已经占去超过全书1/5的篇幅,于是想起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的牛顿研究所。台上的怀尔斯宣读着证明,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他写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他说 “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然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持久的掌声。

  我想我也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樊若水、李煜、皇甫继勋,当这三个人在战争中的演出结束时,这场战争其实就已经落幕。

  十一月二十七日,李煜下令开城投降,南唐19州、3军、108县之地、65万五千户,约327万人口纳入宋朝版图。

  虽然在此之前李煜可能真的说出过“聚室自焚,不做他国之鬼”的狠话,但他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有着一道护身符的。早在曹彬率军从汴京出发的时候,赵匡胤就曾告诉他:“城破之日,慎勿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