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坐在船上的吴起赶忙站起,列举了三苗氏、夏桀、殷纣三个拥有险要之地然而都因为残暴而被杀死的帝王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都城地势险要,终至灭身亡国,这是并无因果关系的两事;若因为有这事的发生而强调地势的不重要,就好比有人坐飞机结果掉了下来,于是号召大家从此出门不坐飞机,改驾马车。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竟然就是这个空洞的理由最终打动了宋太祖,他怅然地说了一句“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然后不再提迁都之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说完此话的赵匡胤心中对这个弟弟已经失去了信心。

  于是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史书上看到一些奇怪的记载,譬如七月份太祖“三幸廷美府第”,而赵光义的记载,则是“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帝数幸其府,恩礼甚厚” 。

  到了八月,赵匡胤则做出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以党进、潘美、杨光义率三路军,强攻北汉。而此时,距离南唐战事的结束才七个月。

  以往每灭一国,就算是小如荆南,太祖也都会花一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当地矛盾,以减租、免税之类的手段让其民众彻底臣服;然而在征服了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南唐之后,仅仅过了大半年就开始了另一场战争。

  这些反常的背后,必定意味着什么,而谜底会在不久之后揭开。

  而对于晋王赵光义来说,开宝九年则是郁闷的一年。

  年初钱俶进京,赵匡胤一反常态派出赵德昭前去迎接,甚至后来命自己与钱俶以兄弟相称;迁都洛阳,在赵光义看来,毫无疑问是为了削弱自己在汴京的政治势力;直至三幸赵廷美府第,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不再将自己视为帝国二把手的信号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除了翻出《史记》并且从中找出了吴起列传和“在德不在险”来忽悠自己的哥哥,赵光义一并翻出的还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并且从中读到了阿尔伯特•塔克那个著名的“囚徒困境”。

  赵光义所见到的这个著名的模型是这样的:扬州有某户人家耕牛被盗,刺史抓住了两个有偷牛嫌疑的嫌犯,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二人确是盗牛之贼,于是将二人分别关入牢房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是两人都坦白则各关八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关十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关一年。

  按照阿尔伯特的分析,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囚徒的另一方选择“坦白”都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具体的原因赵光义当然想不明白的,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和大哥赵匡胤此刻的身份很像这个著名模型里面的两个盗牛贼。

  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那么赵匡胤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让自己做这个开封府尹,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一是采取果断手段让自己去山里放牛,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

  如果自己当机立断采取非常行动,那么赵匡胤还是有两种选择。一是和自己一样以暴制暴,那么两败俱伤,日后皇位传给大侄子;一是赵匡胤仍然沉浸在亲情里面然后被自己干掉,那么自己就是宋太宗,日后皇位不用传给大侄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