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4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三个家丁看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麻烦,他们趁机不断的请教两个教导员,教导员也不断的帮助他们。

  当王书辉进办公室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学习情景。作为老师的王书辉当然喜欢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笑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坐到办公桌上开始看材料。这些材料都比较简单,多是运用了表格和示意图的材料,大部分是关于一些日常工作的数据。

  过了十多分钟,一个叫做孟离的教导员走到王书辉桌旁提醒他道,“师尊,到午饭的时间了。”

  对于师尊这个称呼,王书辉是比较无语的。最早的时候,王书辉的学生们管他叫先生。先生这个称谓,让王书辉不自觉的想到后世的萝莉控爱好者孙蜀黍。联想到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流氓和卖国失败者,让王书辉觉得非常的晦气。他坚决的拒绝这个称呼。

  但是没有称呼是不行的,可能是在一些听过说书的家丁们的支招下,师尊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的称呼,就成了王书辉的专用称呼。

  第三十二章、日常 4

  师尊这个称呼,是个让王书辉比较哭笑不得的称呼。倒不是因为这种出自民间想象的称呼让王书辉感到滑稽。而是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也有人这样称呼王书辉的。

  王书辉小时候身体不算太好。有个常年生病的母亲,在遗传基因上免不了也受到了影响,他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差,动不动的就会生点小病。

  像一切困难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年幼的王书辉比较懂事,经常会咬着牙挺着,不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家里。终于有一次因为感冒导致的发烧,让他在学校里被送进医院。

  王书辉的街坊里,有位老爷子,年纪大约有八十几岁了,是个大家嘴里的孤寡老人。这位老人家原是兵工厂里的绘图员,一辈子没有结婚,自己跟自己过了一辈子。老人家是河北沧州人,天天早上起来都要锻炼拳脚,一身筋骨练得强健非常,据说是一辈子也没生过什么病。

  小孩子么,对于会拳脚的人都有些仰慕的,王书辉也是这样。年龄不大的王书辉那时候已经读了一肚子的书了,对于像这位老人家那样鹤发童颜,深居简出的人物,有着很大的兴趣。受到自己病弱身体状况的刺激,就更让王书辉对于老人家特别的仰慕。终于,在病好后一天,十岁的王书辉跑到老爷子家,恭恭敬敬的给老爷子行了个礼,一本正经的要和人家学武强身。

  说起来,这位老人家倒也真的算是位隐士高人。这位叫张元康的老人虽然是号称中华武乡的河北沧州人,也像很多河北沧州人一样,家里世代的锻炼拳脚。但是他家家传的拳脚,却不是硬桥硬马的北方功夫,而是据说为辽宁张三丰嫡传的内家太极拳。

  老人家和王家做了多年的邻居,对于王家的事情很清楚,不过小孩子一本正经来拜师,倒是很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老人想把小孩子随意打发回家的,可是当他问到王书辉为什么要学功夫的时候,王书辉的回答让这位老人很是动容。王书辉当时的回答是,“学拳不为耀武扬威,不为行侠仗义,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不让家里人再为自己操心。”

  当时的环境是,因为各种武侠影视作品的泛滥,很有些小孩子学武术,练功夫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之类的话,几乎是人人会说。反倒是像王书辉这样,一心想要强身健体不是为了好玩炫耀,而是为了不让家人操心的,非常少见。为了这份懂事儿,老人家教了王书辉两套功夫。一套叫太极混元功,是锻炼气息,调理身体的。一套叫太极克敌拳,是操演技巧,护体防身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