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34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要知道,当年的千古完人蒋光头,可是把老百姓祸害的不轻的。国民党政府甚至不能履行最基本的政府职能,对处于自然灾害中的人民进行救援。

  把南京百姓留给日本人屠杀,掘开花园口以水代兵这样难以置信的事情,都是这位千古完人做出的事情。所以说,有老百姓宁可选择当一个亡国奴,也不想当一个国民党治下的小民这样的事情出现,一点儿也不算什么违背常理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有些糊涂蛋们,会给当年的地主们和官僚资本家们翻案。那是因为他们邀天之幸生在了一个好年代了。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两千年里,你要是问任何一个被封建地主阶级和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剥削的老百姓的话,如果他们能够真心实意的回答你的话,他们都会对所有的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灭亡拍手称快。

  要知道,就是在古代公知们,那些封建统治阶级一员的封建文人记录的历史中,他们都不得不老老实实的记录下,那些古代的老百姓们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和总头头,最直白的诅咒。

  那些古代的老百姓是怎么看待统治阶级来着。对了,那就话叫“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

  所以说,我们不需要担心没法在稳定的社会中生活那些武昌府的老百姓。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稳定的生活,他们还失去了围绕在他们脖子上,时时束缚着他们的呼吸的“枷锁”。

  武昌起义从士兵兵变演化成市民参与的武装起义之后,起义的对象开始从已经被消灭一空的文武官员身上,转移到了武昌府内的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以及最重要的对象,占据了整个武昌城三分之一的楚王府。

  说起来呢,真的很具有讽刺意味。号召和带领起义士兵和民众进攻楚王府的,恰恰是大明朝的楚王宗室们。

  根据史料记载,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这万余人对初代楚王朱桢来说是他衍生出来的血缘关系等同的子孙。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这万余人仅少数是“天潢嫡派”,其余都是“旁支庶宗”。

  天潢嫡派捧着明太祖亲赐给初代楚王朱桢的“金饭碗”代代相袭,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而绝大多数的旁支庶宗,随着明朝的衰落、府库的空虚,也时常饥寒交迫,岁供禄米不足糊口,而朱元璋所立“祖训”又不允其从事四民之业。

  所以,明末楚王旁支庶宗中人,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甚至盗掘自家祖坟的,大有人在。

  用句比较实在的话说,近万名同样是朱元璋子孙的楚王府的“旁支庶宗”,日子过得连老百姓都不如。那么可以想见,老百姓已经是活得生不如死了,那么这些“日子过得连老百姓都不如”的楚王府的“旁支庶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了吧。

  所以说,很多楚王府的宗室们会领着起义军和老百姓去进攻楚王府,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合理的事情了。

  发生了起义,发生了由老百姓和社会底层为主要成分的社会不稳定事件。利益受损的肯定不会是老百姓。因为老百姓啥也没有,他们都是起义和动乱的参与者。

  那么,谁会在武昌起义中受到严重的利益损失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