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38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近七百名派遣而来复兴会的士兵和干部,居然人人有文化,人人都能说出一套明确清晰的道理来。

  最开始的时候,马祥麟还以为这七百人是王书辉精心调教出来的亲兵呢。可是,随着和复兴会派遣营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马祥麟发现,那些明显是派遣营里的最基层的小兵们,一个个也是在军事训练的间隙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和学习。更主要的是,这些士兵和军官们还非常积极的去教导白杆兵的士兵们读书写字。

  马祥麟发现了这一点之后,还是觉得难以置信。所以,他又专门的找那些在石柱地区负责帮助当地发展民生的复兴会干部去了解情况。(实际上那些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比部队里的一般军官还要高些。)

  等到马祥麟确认了复兴会上下,无论是泥腿子(农技干部)、商贩(商业干部),还是枪杆子(士兵和军官),所有的人都能写会算,说起道理来都是头头是道的现实之后。他真的兴奋了起来。

  第二二一章、马祥麟的转变 3

  知道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却不知道怎么实现那个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一直困扰着马祥麟的问题。

  随着马祥麟和复兴军派遣营的士兵、干部的接触越来越深,随着他和王书辉的通信交流越来越频繁,马祥麟越来越发现,复兴会好像有着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以实现那个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在这种认识下,年轻的马祥麟一从西南战场上回来,就去了自己的老师王书辉所在的枝江县。

  在枝江县,在复兴会的治下,马祥麟才知道,原来仁义爱民的思想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可以具体操作的具体目标。

  富饶的土地,安乐的百姓,繁荣的经济,惊人的科技。整个复兴会的治下和马祥麟所熟悉的世界截然不同。带着无比的震惊开始正式的在复兴会总部接受培训教育的马祥麟,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老师和复兴会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不过是半个月最基础的政治教育,马祥麟就一下子发现了一个一直以来都在他的身边,但是他却从来也没想到过的事情:最理想的大同世界,并不是一种虚妄的幻想,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切实目标。

  马祥麟通过学习发现,即使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世界,也并不是不能实现。只不过,想要建立一个大同世界,需要接受教化的不是老百姓,反而是那些脑满肠肥,用百姓的血汗花天酒地的同时满口仁义道德的统治者们。

  马祥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想到过这个办法,毕竟老子明明在两千年钱就说过这个道理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接受了基本的政治学习的马祥麟觉得,只要在这世间贯彻天道,灭绝人道。那么,世界大同的理想就完全可以实现了。

  在马祥麟看来,复兴会“打土豪分田地”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贯彻天道,在实现着大同世界的理想。更主要的是,王书辉老师已经带领着复兴会在荆州地区证明了复兴会的理念和方法的可行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