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断代》作者:郭强生【完结】

  曾在交际圈风光无限的老七已步入中年,在亲密好友重病离世之后,还是坚持在台北闹区独自守着“美乐地”酒吧。曾经被一个大学生伤得很深的他,对于追求了大半生的爱情,仍然怀着哀怨的心情。

  小锺在高中时被同学姚诱惑,却也让他初次尝到情欲的滋味。大学时期他和姚再次相遇,姚的身边多了好同学阿崇,学姐Angela,四人之间的感情复杂暧昧,似假还真。对姚的不解,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青春的悸动,随着美好黄金年代的逝去,不堪回首。

  在便利店打工的阿龙,默默守护女友小闵,打算存够钱之后,小两口一起开一间进口服饰店。他一直怀揣着一个令他困惑羞耻的秘密不愿正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对面酒吧的老板倒卧在店内……

  通过这些主要角色的回忆和忏情告白,一种特殊边缘身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结构,在郭强生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笔下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第1章 人间夜

  一切仍得谨慎提防的一九八五年——换言之,彩虹旗红缎带摇头丸这些玩意儿根本还没问世的三分之一个世纪前。

  在台湾当时的报纸只有三张,离国际化还很远,资讯就像尚未开放进口的洋烟酒一样,这方面的事更极为稀有也鲜为人知。连在台北市,百姓普遍英文程度仍属低落,所以千万别随便开口,请问哪里有ㄍㄟ ㄅㄚˋ①,他可能会以为你是在用器官粗话骂人。同志?别忘了还是戒严时期,“爱人同志”是共产党用语,罪加一等。

  那么,要怎么定义 MELODY 呢?

  就干脆不必明说了。没错,若非熟人带路,还会被小心盘查以防滋事。别招摇,得学会故布疑阵,教外人一眼识不破狐狸尾巴那才是上策。所以也别期待 MELODY 店里有什么风格或设计。店刚开张的时候,这地方连个卡拉 OK 设备都没有。台北那时的经济还落后马尼拉吉隆坡,想当年能有这么个场子已经很不错了,就别挑剔太多。

  BTW②,还记得卡拉 OK 机器刚出现的时候,没有电视荧幕,只能看歌词本,而且用的还是那种匣式录音带?一匣十六首歌,有一本书那么厚。MELODY 才十坪③的店面,去掉吧台与座椅,站人都嫌挤,哪来的多余空间堆放?想来这里高歌?还是等数位化点歌系统出现再说吧!

  不过说也奇怪,即使日后有了钱柜这种全民欢唱出现,每家同志酒吧不论规模大小,仍少不了卡拉 OK 娱乐。这恐怕是三十年沧海桑田过程中唯一还保留下来的传统。歌唱得好坏倒是其次,有个上台亮相的机会才是重点,否则黑麻麻一屋子人哪能赢来目光,出门前的一番精心打扮岂不浪费?

  不是说那时候的人英文水准不高吗?那又为什么取了个这样装模作样的英文名字 MELODY?且慢,写成了“美乐地”,就别有一番滋味了不是?这就是所谓的故布疑阵,外人看起来觉得是做洋人生意的,员警都要敬畏三分。就像二十年后曾轰动一时、却又昙花一现的摇头吧 TEXOUND,这名字在店卡上写写就好,私下大家都说“台客爽”,反倒俗而有力,挺风骚传神的。

  与“美乐地”同期的,还有其他这几家场子。

  “同心桥”应该是最早装设了卡拉 OK 的。“重庆”的小舞池里,男男翩翩,夜夜跳着探戈吉鲁巴。中山北路上的“第一酒店”还没歇业,旁边那条小巷里平日窄暗幽僻,到了周末就突然多了成群少年郎鬼头鬼脑忙进忙出。位于那巷底某大楼地下室的“TEN”,一与◯暗语私藏其中的店名堪称经典。那可是当年第一家走迪斯可风的,开幕时锋头最健,影剧圈里私下盛传的几位男星竟然现身捧场,让刚出道的小家伙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