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惊声尖叫》。”A.O.斯科特回答说。

  其实在今天之前,A.O.斯科特就有关注威廉·布兰德利,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在《理智与情感》里展现的略微青涩却感人的表演很打动人心,还因为威廉·布兰德利就读于哈佛,算是A.O.斯科特的学弟。

  好莱坞里的高学历人才并不少,但是大多文凭傲人的都是导演制片编剧等幕后人士——像是科恩兄弟、加州三剑客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演员明星里毕业于常青藤的真的不多,耶鲁快占据了半壁江山,爱德华·诺顿、大卫·杜楚尼、梅丽尔·斯特里普、朱迪·福斯特都是耶鲁帮,毕业于哈佛又混好莱坞事业成功的,出演过《刺杀肯尼迪》《亡命天涯》的汤米·李·琼斯算一个。

  A.O.斯科特没把马特·达蒙算在内,因为马特·达蒙是哈佛肄业生。

  “首映日期是12月20日对吧,派拉蒙的《弱智与丧门星玩转美国》也在那天首映,已经邀请我了,我本来都快答应了,现在改主意了,还是去看看《惊声尖叫》怎么样吧。”汤姆·薛尔斯耸肩说。

  “我也这么想。”A.O.斯科特:“《弱智与丧门星玩转美国》这片名一听就很烂,《惊声尖叫》?起码让我有一睹内容的兴趣。”

  第64章 口碑爆棚与清洁戏

  “在台词和主要故事情节上, 导演巴兹·鲁赫曼完全遵循莎士比亚原著, 无论是从原汁原味的莎式台词上还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上, 都能从原著中找到出处, 但在尊重莎翁原著的同时, 鲁赫曼也非常具有创新和讽刺的天赋,罗密欧杀死朱丽叶表兄和帕里斯的长剑被换成了手枪,还是手柄上画有圣母像图案的,每当人们开始犯罪时,镜头总会有意无意切过维罗纳海滩的上帝雕像……上帝本来代表着宽容和爱, 但鲁赫曼却将那么多血腥的杀戮和上帝雕像安排在连续的镜头里出现, 也使影片从头到尾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罗密欧情敌帕里斯的威廉·布兰德利, 虽然出场戏份加起来一共十分钟左右, 但他却是唯一一个与莱昂纳多碰撞出激情火花的演员, 影片结尾处罗密欧杀死帕里斯时, 两人的眼神戏实在是精彩极了。”——美国《纽约时报》A.O.斯科特

  “从《舞国英雄》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版》,巴兹·鲁赫曼延续他处女作中的拍摄手法:明快的节奏、大胆的配乐、荒诞的歌舞、迷乱的色调、夸张的演绎,作为莎翁作品中难得拥有极致疯狂、极致浪漫、极致热情的一部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外的和鲁赫曼气质相搭。”

  “演员方面,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堪称有史以来最英俊也最疯狂的罗密欧,克莱尔·丹妮丝的青春美丽也值得赞扬——虽然演技有些空泛——威廉·布兰德利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英俊到过火的表演方式,哪怕穿着搞笑的宇航员服和天使装扮的克莱尔·丹尼斯共舞, 还时不时露出荒诞的垂涎朱丽叶美色的表情,都没有消磨掉这份英俊——而且,耶稣在上, 这才只是布兰德利的第二部电影,演技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敢保证,如果布兰德利在接下来的两三部电影里继续表现的又帅又棒的话,奥斯卡的评委们肯定很乐意看到他为了获奖而扮丑。”——美国《华盛顿邮报》汤姆·薛尔斯

  “影片中有三段眼神戏非常震撼,不得不提,一段是罗密欧杀死朱丽叶表兄时不敢置信、醒悟、悔恨、痛苦的呐喊:‘我被命运愚弄了!’;一段是帕里斯被罗密欧杀死时震惊、疯狂、遗憾、请求的眼神,将从被罗密欧杀死、到接受命运、希望葬在朱丽叶身边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段是罗密欧喝下了真正的毒药,却发现朱丽叶并未死去时惊异、醒悟、无奈、爱恋的眼神。”

  “巴兹·鲁赫曼用他独特的光影镜头,将这三个眼神戏拍摄的美轮美奂又震撼人心,大银幕镜头对演员面部表情和灵魂之窗的捕捉,是戏剧舞台无法拥有的优势。这部影片值得三颗星(满分四颗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罗杰·埃伯特

  全美观看了首映的影评人里,大部分都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版》做出了正面的评价,但也有一些影评人表现的他们非常讨厌这部电影:

  “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笔下难得拥有疯狂气质的一部作品,但巴兹·鲁赫曼的改编还是太过了,浮躁的场景、怪异的镜头转换、浓妆艳抹的配角,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加长版的MTV歌舞片,古典浪漫情怀完全消失无踪。”——美国《洛杉矶时报》肯尼斯·图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