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科林·费尔斯颇给面子的咧了咧嘴角:“那些像诗又像是散文的优美句子,是您以前的作品?”

  朱迪·丹奇点点头说:“当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莎士比亚的诗,立刻就被那优美的文字给倾倒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是我古典戏剧的启蒙之作,也是我年轻时候最爱的莎翁作品,每个年轻女孩都爱做白日梦,我也不例外,读莎翁作品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幻想,一个如此才华横溢的男人长相应该是怎样的?他一定长得和罗密欧差不多,还得有双多情而睿智的眼睛,手也必须长得漂亮,要洁白细腻又修长。于是我绞尽脑汁,写下了这些一厢情愿的幻想,你能想象的到吗科林?我甚至还为幻想中的莎士比亚画过几幅画,直到后来我再大一些,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中年莎士比亚的肖像画——”

  朱迪·丹奇做出了一个崩溃的表情:“我所有纯情的少女心,就是从那一刻起彻底碎掉的。”

  科林·费尔斯被这段往事逗的哈哈大笑了好一阵,也自曝往事道:“第一次看到莎士比亚肖像的时候我的感觉也有点奇怪,我第一次读的莎翁作品是《哈姆雷特》,在我的想象力,莎士比亚一直都是哈姆雷特那个形象的。”

  “而现实是,不是所有才华横溢的作家都长着一张好脸蛋的,不是吗?”朱迪·丹奇和科林·费尔斯相视一笑,继续说:“那些年轻时候蠢兮兮的往事,其实我早就忘掉了,直到现在看见威尔,才忽然全都想起来。”

  “您对他的赞誉真高。”朱迪·丹奇的话,既让科林·费尔斯感到惊讶,又觉得在意料之中。

  “你不这样觉得吗?威尔的莎士比亚,就像照着我曾经的幻想生成的似的。”朱迪·丹奇问科林·费尔斯。

  第143章 英国人和美国人

  “的确很符合您诗句里所描述的形象, 不过可不符合我的。”

  “我知道, 你想要一个哈姆雷特似的莎士比亚。”

  “现在我已经没有那样幼稚的想法了, 朱迪, 我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我早已明白作家笔下的人物并不等同于他们本人。不过,你真不觉得威廉的莎士比亚有点过于漂亮了吗?”

  “难道莎翁迷会嫌弃威尔将角色演的太过迷人?”朱迪·丹奇好笑的看了科林·费尔斯一眼,笃定道:“英国人不会讨厌威尔的莎士比亚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因此爱上他也不一定。”

  这点科林·费尔斯倒是没有反对。

  科林·费尔斯和朱迪·丹奇都是英国人,英国人还有不爱莎士比亚的吗?大部分英国人对莎翁感情之深, 连名作电影化后的选角都要挑剔几分, 更别提是要人来直接扮演莎士比亚本人了, 《莎翁情史》选择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 弗里·拉什、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伊梅尔达·斯汤顿、科林·费尔斯等等, 偏偏最重要的角色, 饰演莎士比亚本人的是一个美国人!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哪怕是在好莱坞这一亩三分地,同宗同源的美国人英国人看似亲亲热热好的跟一家人似的, 自一战后起就有源源不断的英国人赶赴好莱坞拍戏, 其实他们彼此间也有着难以调节的竞争矛盾——好莱坞看似包容世界各地的演员,其实主流舆论一直传统封闭,对他国演员也不是很友好, 英国演员已经算是能在好莱坞混的开的了,但从五十年代开始,凡是英国国籍的演员来好莱坞打拼, 留给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反派大阴谋家的角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