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及去年为了让《浓情巧克力》在奥斯卡上取得佳绩,韦恩斯坦可谓手段倍出,他不仅大打族群牌,让知名的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森和犹太人权益组织领袖福克斯曼公开赞扬此片,还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和媒体关系到处宣扬《角斗士》的男主角罗素·克劳其实脾气暴躁、性格狂妄自大。

  有人提出疑问:威廉·布兰德利似乎和哈维·韦恩斯坦合作过至少两次?《莎翁情史》的男主角还是他呢,而且《魔戒》系列的电影版权也是威尔洛特从米拉麦克斯手上购买的,为什么米拉麦克斯抹黑起《美丽心灵》来就这么手下不留情,就不怕影响彼此间的交情吗?

  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很快就有对好莱坞了解颇深的网友(或许就是个电影人)为其他网友进行了科普:

  是的,除了《莎翁情史》外,威廉·布兰德利还拍过米拉麦克斯的《惊声尖叫》,并且据说哈维·韦恩斯坦决定要拍后来票房大卖的《惊声尖笑》系列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这大概也是后来威尔洛特能买到《魔戒》改编权以及威廉·布兰德利接拍《莎翁情史》的一个原因。

  但是,曾经交情不错不代表永远不会起龌龊。然后这名知情人就好好的讲述了一番1999年米拉麦克斯是如何在罗伯托·贝尼尼和威廉布兰德利之间抉择,然后认定布兰德利太年轻几乎没有希望胜出于是放弃他,后来全力为贝尼尼公关奥斯卡影帝的。以及在《指环王:魔戒再现》创造票房奇迹后哈维·韦恩斯坦有多后悔卖掉小说改编权。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太快了,在很短的时间内,网友们已经用大量的信息——半公开或隐秘的内部消息,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将哈维·韦恩斯坦定位成了好莱坞最大的黑幕,只手遮天的犹太佬或是不择手段的投机商人。

  等传统主流媒体注意到这一切时,这些内容已经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了。

  公众易受媒体影响,但反过来其实也是,当公众的舆论倾斜到一定程度,媒体也很难忽视过去。

  其他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旧金山论坛报》、《好莱坞报道》、美联社和伦敦《泰晤士报》、德国《图片报》也都纷纷跟进,加入到了对韦恩斯坦兄弟的声讨中。

  《利用媒体抹黑对手 米拉麦克斯涉嫌操纵舆论》

  《隐藏幕后的好莱坞顶尖权势人物——韦恩斯坦兄弟》

  《十年83项提名! 奥斯卡对待韦恩斯坦真的不一般?》

  《公关手段影响评奖结果 艺术的纯洁和公正谁来维护?》

  随着报道的集中和深入,舆论的风向也在渐渐发生改变。从深扒哈维·韦恩斯坦在好莱坞能量到底有多+大,到开始质疑那些曾为米拉麦克斯大唱赞歌的媒体、影评人甚至是往届奥斯卡颁奖结果的公正性了。

  这是很严厉的指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