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充实了政府财政, 提高了国防力量, 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 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 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不仅如此,因为利益被触及,朝廷中的大臣也发对王安石变法。于是朝廷之中形成了两派, 一派为新派, 即改革派, 另一派就是旧派,即保守派。

  宋神宗是想要改革的,否则也不会把王安石召回来。当时的大宋虽然表面欣欣向荣,但其实内里早就已经危如垒卵——繁重的财政支出让国库长期空虚,腐败的官僚体制成了甩不掉的负担,还有永远打不赢的军队。

  宋神宗觉得只有改革才能救国,才能挽救大宋的颓态。即使人民和官员都在反对, 他也仍旧坚持改革,甚至还将王安石提拔为宰相。

  但是, 由于缺乏完善的准备以及执行的不当,变法之路越走越难, 而到了后期,在王安石最需要靠山的时候宋神宗却开始怀疑变法是否是正确的,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就导致变法失败。

  由此可见,要想变法成功,除了实施得当,还得看当时掌权者的支持,而缺乏坚毅精神的宋神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变法的副作用远不止于此。尽管变法已经宣告失败,但是由此带来的新旧党争,却一直持续到神宗去世以后的很多年里。群臣的新旧之争,除了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之外,也为日后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所以说,北宋会灭亡,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征兆。

  魏拾遗曾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对王安石的评价,有人说他是一代妖相,也有人说他是先进者。

  在后世看来,王安石的举措是对的,毕竟想要拯救一个出现颓势的王朝,只能进行改革,可是他失败了,于是就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不过王安石变法成功了,北宋就能摆脱灭亡的结果吗?

  魏拾遗以前没有想起来,他只是从军事上分析,觉得是战斗力不够。但遇到王安石,他脑子里那迷迷糊糊的东西即刻变得清晰了起来。

  一个王朝的覆灭绝对不可能是因为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由于很多原因重叠在一起导致的,北宋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只是只进行了一部分,那一部分只改变了北宋贫困的局面,‘积弱’那一块儿却还没有涉及。

  魏拾遗也不记得王安石变法里的‘法’具体有哪些,是不是只有对财政上的改革,而没有对军队上的改革,但是他知道,如果只改革财政,放任军队,北宋覆灭的结局仍旧不会改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