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惊鹤自顾往下说着,唯有在提起母亲时,眼中有一抹怀念与动容,“母亲素来良善心慈,虽然我们生活得清苦,但她仍在瓦房旁为她寻了个安身之处暂时安顿下来。提雅——就是那个胡女的名字,她住下来后也常常帮忙收拾屋内,闲暇时还教了我不少胡地的乐曲。我就是在那时才知道胡笳的。”

  “胡人中倒也有这般知恩图报的女子。”皇帝一点头,“这之后呢?”

  “之后……”沈惊鹤有些怅惘地叹了口气,“后来听说寻她的人不知怎么好像得了风声,竟渐渐往我们这座边邑找来了。提雅约莫是怕连累了我们,留了身上最后的一点首饰在桌上,自此便杳无踪迹了。”

  袭来的清风吹散了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怅然,往日的沉静又覆盖上了沈惊鹤的面容。

  “如今雍胡既已化干戈为玉帛,想来日后像提雅这般的苦命女子也会少了许多,不可不谓之一桩幸事。”

  皇帝颇为认同地一点头。他并不打算刨根问底,这个答案虽然并没能完全打消他心头的疑惑,不过却是对眼下情况最好的解释了。

  更何况……有些事情,非眼前人不能为。

  “此次雍胡重定盟书,你功不可没。”皇帝的口气缓和了许多,轻描淡写地移开了话题,“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说与朕听听。”

  沈惊鹤闻言双目一亮,他踌躇了片刻,抿了抿唇,犹豫着该不该说。

  皇帝看他小心翼翼觑着自己脸色的模样,不免也有些失笑。果然还是孩子,任平日如何一副早慧聪颖的模样,提起赏赐时还是两眼放光。他心头的提防难得卸下了些许,语调多了几分温情,“莫要紧张,只管大胆地说。”

  “……皇儿不用金银,不求珠玉,只愿从今往后得入太学读书!”沈惊鹤深深行礼,抬起头认真地说道。黑曜石般的眸子里满是星星点点的希冀与忐忑,让人一望便下意识地觉得难以拒绝。

  皇帝却是被他的要求弄得一怔,他本以为会让沈惊鹤这么犹豫的,不是哪件名贵的珍宝,就是什么难寻的贡品,谁能料到竟然只是入太学读书这一个小小的请求?

  太学早在前朝便已立,建馆于京城西侧,乃是皇亲贵胄以及各品官员子弟读书诵经的学塾,内设学正与学录负责为学生讲解经义、考校训导,翰林院的学士也常隔三差五过来授课教书。沈惊鹤若想入太学,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他的几位皇兄也都在太学中学习。只是……

  皇帝询问地看向他,“你可想好了?朕本欲让你先在宫中多读点书打好底子再去,如今你若直接进太学,功课恐会落在旁人之后。”

  “皇儿往先在民间之时常向同乡借书来抄,那些基本的经义虽不敢称倒背如流,但也是烂熟于胸了。入得宫中又有幸觅着了别处难寻的卷帙书籍,更觉求知若渴,只是一直苦于无名师大儒教导。眼下若有机会能入太学,皇儿必将更为勤勉,绝不丢了父皇的脸面!”沈惊鹤恳切地解释着,任谁都能看出他对此的热忱渴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