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朝倒是出了一件事,扰乱了正要发起的战争。匈奴要派使者来求和了。

  本来大家一片情绪高涨,就要准备开战了,生生来了个使者求和,这是继续战还是不战?

  朝堂上两种声音争执不下。这可不像前些日子,大家基本都是要战。毕竟,当初事关大庆王朝的脸面,事关正康帝的坚决态度。

  现在匈奴主动低头来求和了,这再发动战争就有点不像当初那样的名正言顺了。先行送来的书信里也写着,使者要来解释,庆王、凌王事件,他们也是被牵连进来的,根本没有主动做什么。

  大家虽然觉得这个说法不可信,只不过是托词罢了。但是,能舍下脸来求和,也算是给了正康帝面子,给了大庆王朝面子。

  秦王道:“皇兄,别看他们一脸憨厚模样,其实狡猾得很,不仅彪悍,还一肚子坏心眼。咱们这次放过他,下次可就更不好打了。”

  沈将军也道:“是,他们只不过是粮草兵马还没完全准备好,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帮子人,永远都是惦记我朝的大好河山和金银粮食,不打怕了,不长记性。”

  大部分人却觉得还是应该看看再说,总不能连见使者都不见,就直接下定论。

  打仗可不是儿戏,劳民伤财不说,一旦有败仗,那可是损伤国力根本的事情了。毕竟,秦王和沈家虽厉害,可谁能保证一定能赢呢。

  正康帝看众人神色,默然一会,道:“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吧,容后再说。”

  他只留下了秦王和太子,还是好好合计合计再说。这匈奴,还真是会折腾人。

  正康帝道:“其实,若是可以,谁愿意打仗呢。咱们都是战场上出来的,一场战争,要用多少同袍的命来换,你我都知道。可是,这蛮子,若是不打,又实在惹人厌得很。”

  正康帝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皇帝,他并不在乎丰功伟绩,他更在乎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生死。所以,他想要好好思量一番。

  太子这阵子,从一直学习到现在参与政事,又经历了很多事情。他既佩服父皇的狠辣,又心服于他的心有百姓。父皇是个性格很复杂的人,但对国家和百姓,倒是真的负责。

  多少帝王,为了自己私欲,就可以置百姓于不顾,为了博美人一笑,就可以点燃烽火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