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先大家基本不懂杨大人的用意,觉得杨大人此举有些摸不着头脑,就算鸭子也吃蝗虫,但是这么些蝗虫,这些鸭子又能吃了多少呢?

  不过杨大人说,今年虫灾恐怕会误了大家的春耕,虽然还可以补种其他粮食,但所需时日肯定要长的很。养些家禽,度过这灾年也是好的。

  朝廷从邻近各地送了一批鸭子过来,派人分发到各户居民手中,除了那些居民,也有些商人看着这些鸭子,心中意动,想着在乡下养点鸭子,然后再弄到城里去贩卖,如今乡野之处四处都是蝗虫,自己根本用不着出饲料钱,倒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因而除了朝廷发给乡民的鸭子,还有些是一些商人打算贩卖的鸭子。这菏泽中,鸭子增多,人人便发现这鸭子治蝗虫的好处了,不仅省了人力物力,还有多出了些食物当做自己的口粮。至于那些商人,蝗虫本来便是高蛋白的昆虫,这鸭子也被养的肉质细腻,口感鲜嫩,倒是不可多见的美食,销路畅通的很,有人还因此狠狠的赚了一笔。

  菏泽的灾情,很快便控制下来,倒是最先遭灾的几个县,蝗虫肆虐之后,只留下满目疮痍,杨清主要赈灾的地方便是这几个县。

  除了派人施粥,所施的粥必须筷立不倒!不能施用那些薄的能照见人影的稀粥,起初杨清的属下还劝杨清,如今各县储存粮米都不多,这灾也不是一时半伙便能赈的完,粮食应该俭省的用,粥弄稀一点倒是无妨。

  杨清却坚持自己的说法,让底下人好好施粥,不得违逆自己的话。只是还没等杨清的属下发愁,粮食的问题,这问题便已经被人解决了。

  扬州盐商顾晓之,本是京城首富王柯的好友。虽然扬州和京城相距甚远,两家现在也只能通过书信来维持联系,但是两家人关系却是不错,连生意上也多有往来。

  山东虫灾一事,王柯因为自己家中被魏公公选去通海商,购置了大量丝绸瓷器,加上其他打点船运之类的,手中能动用的余钱不多,再加上自己这事也算的上是给陛下当差了,也是荣耀不已了。

  便将捐钱粮到山东,便能得陛下嘉赏的消息直接传给顾晓之,肥水不流外人田呗。

  顾晓之听闻此消息大喜,立马按照市价开始购置粮食,草药。因为他得消息的时候早,那时候粮食价钱上浮不大,等到后来其他商人也闻讯购置粮食,打算捐给朝廷之时,那粮价已经足足涨了一倍了。

  浙江巡抚心道不好,别山东的灾给赈好了,自家地方却闹起了饥荒,连忙控制好粮价,但是却不许商人大批量买粮,以导致粮价过高了。

  顾晓之便占着这一步的先机,顺顺利利的成了捐粮最多的人的。后来怕押运的人不尽心,更是自己亲自押了粮食去山东去了,甚至还见到了杨清。

  顾晓之来得太好了,不但解了杨清的燃眉之急,也给那些受灾的人带来了希望,顾晓之除了带了大批的粮食,甚至还带了草药和布匹,虽然草药也是最常见的草药,只能预防些小病,布匹也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只是粗衣麻布,但是至少能让那些一无所有的灾民,有避体之衣,有饱腹之粮了。

  除了顾晓之,陆陆续续还有其他商人过来,甚至还有带来种子的商人。这毕竟只是春日,若是乘着日子,还能再种一季的庄稼,这灾年也算过去了,等到冬日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无粮导致饥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