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啊,老张当时很忙啊。当时,刘福通刚刚败亡(安丰之战被张士诚所杀,是鄱阳湖之战的前奏),他之前所占据的河南、山东等一大片土地都成了无主之地,这些地盘又跟张士诚接壤,所以老张当时在忙着抢地盘,扩充自己的实力。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呢,他是想着让我跟老陈打个天昏地暗,两败俱伤,他则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最后在坐收渔翁之利,把我跟老陈一网打尽。”

  “可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老陈好好地探什么脑袋,被朕的军士一箭射死了,这一箭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射的,只能说是天命了。朕灭了陈友谅后,实力大增,将张士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再加上王保保忙着打内战,不肯进攻朕的后方,朕便得以从容的消灭了张士诚。所以他被朕抓住的时候很不服气,说什么‘天日照尔不照我’,朕虽然当时很生气,把他杀了,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这番话更是让朱允炆目瞪口呆,原来他一直看不起的鼠目寸光、安于享乐的张士诚竟然也是一位英雄豪杰,他也是有机会赢得。皇爷爷打天下的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刚才他所说的那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要是有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天下大势的走向还真不好说。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孙子这一副表情,依旧以一副慈祥的面容缓缓说道:“所以啊,那些个在乱世中闯出名堂的,没有一个是善茬。就凭你和你手下的那群酸文人,是奈何不了他们的。”

  朱允炆此时才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蓝玉等人,躬身道:“听皇爷爷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皇爷爷今日之言,让孙儿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既然已经将上不得台面的帝王之术说给朱允炆了,那干脆就说到底,朱元璋接着道:“朕问你,将来你要是登了大位,要靠什么治理天下?”

  朱允炆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说道:“自然是君臣同心,依靠黄子澄、方孝孺这样正直的大臣,文治天下。”

  朱元璋摆摆手,道:“错了。你摸得透那些文臣的脾气吗?”

  朱允炆一愣,随即恭敬的问道:“请皇爷爷赐教。”

  第三十一章 老朱秘籍

  朱元璋道:“那些文臣是通过科举考试一层层考上来的,骨子里都是十分自负的,他们心里是看不起你这样的嗣位之君的,认为你只不过是沾了祖上的光。遇到事情容易跟你抬杠,而且道理一说一大堆,把自己打扮成忠直之臣,让你罚也不是,不罚也不是,左右为难。我不否认文臣之中有文天祥那样的忠臣,但大部分人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名利做官的。”

  “这样的人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干的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勾当。远的不说,就说宋朝灭亡的时候,是殉难的大臣多,还是投降的大臣多?还是三国时期鲁肃说的好,那些大臣既可以给孙权做大臣,也可以给曹操做大臣,换个主子而已,对他们没什么影响。所以啊,他们对你的忠心程度可见一般了,这类人,你可以用,可以挂在墙上供着,让他们给你歌功颂德,但绝对不可以依靠。”

  朱允炆的世界观完全被颠覆了,问道:“那请问皇爷爷,孙儿应该依靠什么样的人呢?”

  朱元璋道:“你该依靠的力量,朕早就给你选好了,那就是藩王、勋贵、外戚。这些人的利益跟国朝是一致的,无论哪个朝代建立,都不会允许前朝的藩王、勋贵、外戚存在。藩王、勋贵也都是世袭的,不会因此瞧不起别人。至于外戚,最主要的就是驸马都尉,他们的地位虽然在伯爵之上,但是势力不大,不会威胁皇权。更何况朕选的驸马,大多是德才兼备之人,像朕经常跟你说的梅殷就很不错。”

  这一番帝王之术,让朱允炆云里雾里。朱元璋知道他一时难以接受,道:“你先回去吧,这几天把朕说的话好好想一想。至于你十四叔的事,你暂时先不用操心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