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锡南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是1609—1616年奥斯曼帝国第十四代苏丹艾哈迈德一世(Ahmed I,1603—1617年在位)下令锡南的高足穆罕默德·阿迦建造的。由于礼拜殿内四壁镶嵌着2万多块蓝色瓷砖拼成的几何图案,因而别称“蓝色清真寺”。礼拜殿面积长72米,宽64米,可容纳3 500人同时礼拜。礼拜殿顶部中央为一大圆顶,四周建有4个小圆顶,屋顶由4根大石柱承重。大殿地面饰以大理石,铺满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拥有6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其中4座建在大殿四周,与殿顶4小圆顶相对应,其他2座建在大殿左侧。

  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

  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Nuruosmaniye Mosque)在1748—1756年即马哈茂德一世和奥斯曼三世时期由建筑师西蒙·卡尔发建造。西蒙·卡尔发(Simon Kalfa)是一位基督徒,深受欧洲大陆建筑艺术的影响。该寺风格东西合璧,庭院不是传统的方形而是马蹄形,喷泉位于显著位置,波浪形挑檐板和弯曲的扶壁柱非常醒目。

  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

  奴鲁奥斯玛尼耶清真寺入口

  伊斯兰学校和清真寺关系密切,有的学校就建造于清真寺左近或内部。例如,奥斯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各个清真寺附设资料丰富的图书馆,并增建学校、医院、贫民施食站、旅店、澡堂和井。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普通住宅大多就地取材,使用石块和泥砖,偶尔还有木材。高顶和窗户有助于夏季通风。在冬季,唯有暖和的衣服、热气腾腾的食物,还有可能加上一个炭火盆才能使人们忍受室内生活。许多住房建在拥有花园、喷泉和小池塘的庭院周围。室内并无家具;人们习惯在地毯上或低台上盘腿而坐。当人们准备入睡时会将床垫和其他铺盖展开,起床后再将它们卷起。富人家中的厨房设施往往位于不同隔间。密室总是存在。

  奥斯曼帝国的宫殿是伊斯兰住宅建筑的极品。托普卡帕宫(Topkapı Palace)是1474—1477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的宫殿,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一角,坐落在伊斯坦布尔金角湾南岸的“皇宫岬”的山顶上,因建在拜占庭原托普卡帕城堡遗址而得名,成为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后宫兼政府所在地。宫殿有7座大门,4座朝陆地,3座朝海边,正门面对阿亚索菲亚清真寺和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所在广场。大门内300米处有一道中门,为皇宫的入口处。中门内为御花园,花园右侧为厨房和粮库,左侧经过“白人宦官门”则是苏丹、嫔妃的内宫。位于花园深处的“库贝阿尔特”殿是苏丹召集大臣议事之地。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托普卡帕宫被辟为博物馆。

  托普卡帕宫崇敬门,第二庭院的入口

  多尔马巴赫切宫(Dolmabahçe Palace)建于19世纪中叶,同样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海岸,设计者是亚美尼亚的尼克格斯·巴尔提,装饰者是巴黎歌剧院的设计者塞尚,1856年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ülmecid I,1839—1861年在位)迁入居住,为奥斯曼帝国晚期苏丹的后宫。同样建于19世纪的贝勒贝伊宫(Beylerbeyi Palace)则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岸边,院中布满玉兰花,是帝国晚期苏丹的避暑胜地以及外国贵宾的下榻处。

  多尔马巴赫切宫

  贝勒贝伊宫

  穆斯林去世之后,普遍实行土葬和薄葬。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斯兰世界没有陵墓建筑。伊斯兰陵墓建筑始建于中亚地区,突北(Türbe)意为“塔形的陵墓”,指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王公贵族和宗教学者陵墓的建筑形式。这种墓塔最早流行于伊朗,后随着塞尔柱帝国的扩张而传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安纳托利亚半岛,一般包括方形主体(大厅内设死者的坟墓)、圆柱形鼓座、饱满的穹顶和挺拔的尖塔,外观强调高大对称,显示庄严肃穆。

  六、科学技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