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君士坦丁四世的统治在拜占廷帝国的外交和内政政策以及教会和国家事务方面留下了鲜明的印记。685年9月,他在统治了17年后去世,享年33岁,他的早逝使其子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an II,685~695、705~711年在位)继承皇位。此时,他和其父即位时一样,年龄还不到16岁。他既没有精明盘算的头脑,也缺乏真正政客的正确判断力,因为他本性上就是个热情而好冲动的人,脾气秉性很像其祖父。他还具有所有伊拉克略家族成员都具备的皇帝气质,这种气质在君士坦斯二世身上就表现为容不得一点反对的无情的独裁专制。他讨厌那个既带来责任又带来麻烦的名声。这个年轻而不成熟且情绪易于波动的君主,以他以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榜样,满脑子充斥着皇帝至高无尚尊严显贵的念头,常常被自己的勃勃野心和难以满足的功名欲望引入歧途。其毫无节制的独断专行和极度的神经质使他干了许多愚蠢的事,其同时代人看来有损其尊严的事,也蒙蔽了考察其统治的现代历史学家。由于他的失误,查100士丁尼二世成为伊拉克略王朝真正的代表人物和天才君主,他对国家的需要有着明确的概念。

  图17 象牙雕刻,表现在狩猎场打鹿的场景,完成于400年前后,现存利物浦城市博物馆 由于君士坦丁四世决定性的胜利,帝国在东方处于有利地位,而哈里发国家似乎因穆雅维亚去世引发的内讧而支离破碎。在查士丁尼二世登基那年,成为哈里发的阿布·马利克(Abdal-Malik)设法与拜占廷帝国签订新和约,以稳定局势。这个和约对拜占廷帝国极为有利:阿拉伯人曾经允诺支付给君士坦丁四世的年贡增加了,塞浦路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亚美尼亚和伊贝利亚问题也解决了,即这些国家的税收将在两个签字人之间分配。[103]几个世纪以来,塞浦路斯就一直处于两大强国“共同控制”下,而不归属任何一方。[104]

  东方的和平为查士丁尼二世提供了机会,使他得以将注意力转向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占领”区。688或689年间,查士丁尼二世领导了大规模成功的远征活动,深入斯拉夫人占领的地区,抵达并进入塞萨洛尼基。其成功的军事行动加强了拜占廷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地区的地位,迫使附近的斯拉夫人部落纷纷承认其宗主权。一些附属部落离开其定居地随同胜利的皇帝行动,作为小军役土地持有者被安置在曾遭到阿拉伯人洗劫的比塞尼亚省,有的屯垦于奥普西金军区,以便使他们能够弥补因近年来的战争造成的人口流失,并充实拜占廷帝国的战斗力量。在这方面,查士丁尼二世仿效君士坦斯二世,而其殖民政策比后者的规模更大。根据我们现有史料提供的数字,仅被迁移安置的斯拉夫人中就有3万人成为农兵。[105][106][107][108][109]

  查士丁尼二世的殖民政策不限于安置斯拉夫人,也适用于马尔代特人,他们是活动在阿曼努斯(Amanus)地区的部落匪帮,曾一度服役于抵抗阿拉伯人的拜占廷军队,此时却逐渐皈依了穆斯林。他们为拜占廷帝国戍边,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和伊庇鲁斯沿海的凯发罗尼亚岛和尼科堡巡航,他们还极有可能在潘非利亚沿海的阿塔利亚地区活动。[110]另外,查士丁尼二世还将塞浦路斯居民迁移到西兹库斯地区,这个地区在君士坦丁堡被围困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极其需要有经验的水手。

  这种迁移塞浦路斯居民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哈里发国家利益相冲突的,但是查士丁尼二世了解自己占据着优势地位,故轻蔑地拒绝了哈里发的抗议,这样就引起双方军队在691年或692年的冲突。同时,由于拜占廷人在亚美尼亚地区的塞巴斯托堡(今天的苏鲁-萨雷)遭到重创,以及拜占廷的亚美尼亚重新被哈里发国家所控制,[111]新招募的斯拉夫人部队叛变投敌。阿拉伯人仿效拜占廷人的做法将叛变的斯拉夫人安置在叙利亚,并利用他们作为以后反对拜占廷帝国的力量。塞奥发尼斯说,为了惩罚斯拉夫人的背叛,查士丁尼二世下令将比塞尼亚省的斯拉夫人全部屠杀,[112]这一记载当然不太可能让人相信。另外,迁移马尔代特人意味着将拜占廷东方前线毫无疑问地暴露出来,而迁移塞浦路斯居民也因为他们在路途中大量逃亡而彻底失败。[113]塞浦路斯居民后来都返回了家乡,[114]但是在10世纪,在奥普西金军区仍然可以发现斯拉夫人,在西比拉奥特军区也发现马尔代特人,后者的指挥官()位在西比拉奥特军区首脑“将军”之下,地位也相当重要,在希腊军区也能发现马尔代特人,他们在这里组成了数量多达5087人或4087人的强大部队。[115]这样,查士丁尼二世的殖民化政策证明是可以实际操作的,尽管它对被迁移的个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却满足了拜占廷国家极重要的需求。伊拉克略开始在军区中安置农兵使帝国获得了新生。其继承者为继续其事业又极大地推进了复兴的进程,那些曾被抽调了人力的地区都从外地亦农亦兵的移民迁徙安置中得到补充。

  军区制度的推行是中期拜占廷最初阶段发展的最重要问题。拜占廷史料对这一问题并未提供详细记述,但是从7世纪下半叶,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提及这些军区的材料,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一统治管理制度正在稳定地融入拜占廷的政府机构中。[116]687年2月17日,以查士丁尼二世名义发布的一个文献除了意大利和非洲总督区外,还提到另外5个军区的首脑“将军”,召集他们参加御前会议,他们是欧洲的色雷斯军区、小亚细亚的奥普西金军区、阿纳多利亚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以及卡拉比西亚尼海上军区。[117]小亚细亚的几个军区建立于伊拉克略时代,色雷斯军区由君士坦丁四世为防御和抵抗保加尔人而建立。[118]希腊军区是由查士丁尼二世在希腊中部建立的[119][120]巴尔干半岛的其他拜占廷领土仍然保持过去的伊里利亚大区传统的组织结构,尽管斯拉夫入侵后该军区只是名义上存在,事实上,当时的拜占廷领土只限于塞萨洛尼基及其邻近地区。[121]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