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图19 罗马圣普登兹亚纳教堂半圆后殿墙壁上的镶嵌画,完成于402~417年 皇帝公开表示的这种异端在上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上就受到谴责,自然也遭到罗马的极大反对,但这种反对采取了一种多少有些特别的表达方式。当腓力皮克斯宣布登基后,就向罗马主教君士坦丁一世派遣使节,送去皇帝的画像,一种暗含着基督一志论精神的表示。这个异端皇帝的画像在罗马遭到拒绝,要求在钱币上印铸皇帝像的计划也被否定,他的名字也被从教会祈祷仪式和当时发布的法令和文件中删掉。[39]罗马主教下令将第六次大公会议的图画树立在圣彼得大教堂里,以作为对皇帝从君士坦丁堡皇宫中取消第六次大公会议的表征行动的回应。[40]这样,就在大规模毁坏圣像争论爆发前夕,异端皇帝和作为正统信仰捍卫者的罗马主教之间上演了这样一场奇特的对抗。这次斗争争论的焦点是圣像,对立双方都通过接受或拒绝某种画像表征来证明各自的立场。[41]

  外交事务中的严重骚乱也加剧了已经出现的混乱。阿拉伯人趁拜占廷帝国政府最近发生的变故之机对帝国领土发动新的攻势。特别是保加尔人汗王特尔维尔及时抓住向杀害其以前的盟友查士丁尼二世报仇的借口,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新皇帝的攻击。他进军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大肆抢劫首都郊区。首都周围那些富有的乡村和地产庄园大多是那些显赫家族夏季避暑之地,此时遭到了保加尔人匪徒的无情洗劫,变成一片焦土。特尔维尔能够毫无困难地通过整个色雷斯地区并一直深入抵达首都城下,本身就说明了帝国欧洲部分领土上的拜占廷军队是何等衰弱。为了挽救局势,帝国不得不从奥普西金军区经博斯普鲁斯海峡调兵遣将。但是,这些军队发动了反叛腓力皮克斯的兵变,713年6月3日,他被废黑出,并被瞽目。

  尽管这次兵变是军队发动的,但是一位行政官员“秘书官”阿特米乌斯(Artemius)却被推上皇帝宝座。在其加冕仪式上,他取名为阿纳斯塔修斯(Anastasius),仿效其5世纪初的前任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名字,后者在登基前也是行政官员,在其担任皇帝期间以卓越的理财业绩著称。新皇帝的第一个行动是废除其前任的《一志论法令》,郑重承认第六次基督教大公会议的合法性。这次会议的表征曾被腓力皮克斯清除出皇宫,此时被重新搬回来,而腓力皮克斯和大教长塞尔吉乌斯的画像则被销毁。[42]阿拉伯人似乎正在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但此时其进攻计划却不再实施。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千方百计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他加强首都的防御和粮食供应,任命其最能干的将领为总司令,最后决定对尚在建造的穆斯林舰队发动袭击,反攻敌人。罗德岛被选定为拜占廷军队的基地,但是奥普西金军区将士尚未到达海军基地就爆发了典型的兵变,他们返回陆地基地,拥立其本省的一个税收官员塞奥多西(Theodorius)为皇帝。为了逃避这个意料之外且有些危险的荣誉,塞奥多西逃走了,但是被抓了回来,并被强迫加冕为皇帝。对阿拉伯人的进攻没能进行,内战却爆发了,且持续了6个月,直到奥普西金军区将士得到当时定居在该军区的希腊化哥特人()[43]的帮助,他们才得以于715年底将自己的皇帝候选人推上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宝座。这些希腊化的哥特人是从大移民时代就定居在此时奥普西金军区的这块土地上的。阿纳斯塔修斯成为修道士,隐退到塞萨洛尼基。

  塞奥多西三世这个“不情愿的”皇帝统治的时间比其前任还短。此后历史发展的中心人物并不是他,而是阿纳多利亚军区将军利奥三世(Leo III)。利奥是个出身贫贱的牧人,来自叙利亚北部山区,[44]他在查士丁尼二世第一任期内根据皇帝重新安置的政策与其父母一起迁移到色雷斯地区。幸运降临到他的头上,因为当“被削掉鼻子的”皇帝经历10年流亡生涯后于705年经过色雷斯地区进军首都以图重新夺回其父辈留下的皇位时,这个年轻的农民投靠他从军,被任命为亲兵卫队长。从这一刻起,他飞黄腾达的命运就开始了,他先是效命于查士丁尼二世,而后继续在仕途上迅速升迁。一次前往高加索地区的漫长而艰苦的远征给了他展示其外交和军事才华的机会。阿纳斯塔修斯二世的目标就是把其最好的将军放到指挥岗位上,他任命利奥为阿纳多利亚军区的将军,这样就使他掌握了拜占廷帝国最大且最重要的省份。利奥充分利用其职位作为夺取皇冠的跳板和基地,在阿纳斯塔修斯二世被推翻之后起兵反叛软弱无力的塞奥多西三世。他首先与亚美尼亚军区将军阿尔塔巴斯杜斯(Artabasdus)结盟,允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后者,并许以宫廷大伯爵的高级头衔。而后,他与阿拉伯人谈判订立协议,后者则将他视为未来的皇帝。在解决了后方的安全以后,他公开向君士坦丁堡的中央政府挑战。软弱的皇帝和其强大的篡位对手之间的斗争的结果毫无悬念,特别是当利奥控制着占优势地位的强大军力情况下。这场斗争的确是在两个东方军区之间进行,即阿纳多利亚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联手对付支持塞奥多西三世的奥普西金军区。利奥挥军挺进奥普西金军区境内,在尼科米底亚抓住了皇帝及其家眷,而后进抵首都的“金门”。谈判由此进行,塞奥多西三世一旦得到自己和其儿子安全的保证,就放弃了皇位,后来在以弗所成为修道士,终老一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