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图20 表现基督受难的象牙雕刻,包括受苦受难的基督,完成于5世纪上半期。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新法律手册的颁布使所有人感到便于使用和理解,这无疑是法律和司法管理中的一大进步。在《法律选编》的前言中,皇帝特别公开表明其铲除司法任命中的贪污贿赂和腐败的决心,并决定大法官以下所有法官由国家发放薪俸。[54]在后来的岁月里,《法律选编》由于是出自于毁坏圣像的利奥和君士坦丁之手而声誉不佳,但是,它对后世拜占廷法律编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拜占廷帝国领土之外的斯拉夫人各国的法律发展具有关键影响。

  关于圣像的冲突打开了拜占廷历史崭新的、特殊的篇章。利奥三世反对崇拜圣像的仪式,引发了标志整个时代的危机,使帝国成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激烈内讧的舞台。这场风暴缓慢地酝酿,它采取因圣像而起冲突的形式,因为根据拜占廷人的观念,圣像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几个世纪以来,希腊教会中越来越流行对圣像的崇拜,它成为拜占廷人虔诚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55]但是,另一方面,仍然有许多人反对崇拜圣像,他们认为基督教作为纯粹精神的宗教必须禁止崇拜圣像。[56]这种反对在帝国东部地区特别明显,这里长期成为宗教思想萌芽的温床,保存着一性论教派的残余势力,一种完全敌视所有宗教礼拜仪式的教派保罗派也在此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但是,正是在与穆斯林世界有联系的地区首先出现了使潜在的毁坏圣像行为转变为公开的破坏行为的趋势。

  利奥三世反对崇拜圣像的态度被其反对者认为是来自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影响。利奥三世的确迫害过犹太人,并强迫他们接受基督教洗礼。[57]但是,这并不排除他可能受到摩西严格禁止崇拜偶像说教的影响。同样,他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也不排除他接受穆斯林文化影响的可能性。利奥三世迫害犹太人是拜占廷历史上极少见的这类迫害中的一次,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犹太人影响不断增加的证据。自7世纪以来,有许多拜占廷神学论战文章就是针对犹太人对基督教的攻击的。更有意义的是利奥三世对穆斯林的友好态度,其同时代人给他起的绰号“萨拉森头脑的”()皇帝也揭示了这一点。几年前曾蹂躏了小亚细亚地区的阿拉伯人,不仅带来了刀剑,还带来了他们的文明,特别是他们禁止崇拜任何人类形象的图画表象。这样,帝国东部地区出现的毁坏圣像斗争就从追求纯粹精神的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中产生出来,拥有毁坏圣像教派的教义、古代基督教神学异端的原则和非基督教,如犹太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的影响。东部的军事挑战已经被应付过去,现在,反对东方文化影响大泛滥的斗争开始了,这场斗争采取了关于使用圣像的争论形式。其始作踊者就是这位从君士坦丁堡城门前赶走了穆斯林进攻的皇帝。

  第一道有记载的反对基督教崇拜圣像的法令是在哈里发帝国颁布的。723年,哈里发君主杰兹德(Jezid)二世下令从其国家的基督教教堂里清除所有圣像。[58]与此同时,在拜占廷帝国出现了强大的毁坏圣像党派,其最重要的中心在小亚细亚,特别是在非利吉亚。作为该派领袖的是小亚细亚基督教教会首领、大主教克劳狄堡城的托马斯(Thomas of Clandiopolis),尤其是君士坦丁(Constantine of Nacolea)这位拜占廷毁坏圣像派真正的精神领袖,他被持正统信仰的拜占廷人称为“大异端”。利奥三世本人是亚洲人,他多年生活在帝国的东部地区,后来作为东方军区的首脑“将军”与穆斯林有过密切接触,他们也帮助他发动毁坏圣像运动。这样,潜在的圣像恐怖症就转变为公开的毁坏圣像。726年,利奥三世首次公开发布反对崇拜圣像条例。[59]他是应刚刚到首都来不久的小亚细亚主张毁坏圣像主教们的要求这样做的。[60]他的这个决定由于一次强烈地震而得到加强,作为他那个时代的真理之子,利奥认为这次地震是上帝对使用圣像行为的震怒。因此,皇帝亲自进行了布道,极力说服其崇拜圣像的臣民们。[61]这本身就表明,他认为其皇帝权力是上帝委派的。正如他在后来写给罗马主教的信中所说,他认为自己不仅是皇帝,而且是最高的祭司。[62]不久,他就恢复了积极的干预行动。君士坦丁堡查尔科普拉特亚区有一幅民众特别喜欢的圣像,被一位军官根据皇帝的紧急命令摘下来。这是第一个强制进行的毁坏圣像计划的努力,表明首都民众是如何愤怒地反对皇帝的政策,因为暴怒的民众当场杀死了皇帝的代表。比街头骚乱更为严重的是希腊爆发了起义。希腊军区高举反对皇帝的大旗,派出舰队进攻君士坦丁堡。这样,从一开始,帝国的欧洲部分就显露出其对崇拜圣像派的同情,在整个毁坏圣像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一直持这样的态度。皇帝不费吹灰之力就平息了叛乱,但是,整个希腊省区参与叛乱是他不能视而不见的警告。

  尽管利奥狂热地陷入毁坏圣像的工作,但是他行事还是格外谨慎小心。他只是在其登基10年以后才决定逐渐公开反对圣像崇拜,也就是说在经过很多年后他才迈出了最后这一步。[63]他花了这些年时间一直与基督教教会当局进行谈判,为了加强其地位,他千方百计地战胜了罗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但是,其毁坏圣像的计划遭到年迈的大教长日耳曼努斯的坚决反对,而其与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Gregory II)的通信也只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64]尽管格里高利二世以极其愤怒的方式拒绝了皇帝的毁坏圣像提议,但是他还是谨慎小心地避免与拜占廷帝国决裂。他甚至做的更多,即设法平息意大利半岛一直存在的对皇帝的不满情绪。他试图将宗教问题从政治问题中分离开,试图保持对拜占廷皇帝完全的忠诚,因为依靠皇帝抵抗伦巴底人极有威胁的进攻对罗马主教来说是极为重要的。[65]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