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紧接着大教长日耳曼努斯和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反对皇帝毁坏圣像政策的是大马士革的约翰(John of Damascus)。约翰是在哈里发宫廷里担任高官的希腊人,后来他进入耶路撒冷附近的圣撒巴斯修道院,他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他撰写的捍卫圣像的3篇讲话尽管不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但却是其最出色的原创性作品。[66]为了驳斥指责崇拜圣像是复活异教偶像崇拜的看法,他发展了其自己关于圣像的观点,他解释说,圣像按照新柏拉图主义观点,只是一个影像和中介,并以道成肉身的教义证明崇拜圣像的合法性,这样就把整个圣像的争论与拯救教义联系起来。[67]大马士革的约翰提出的这一理论体系决定了此后全部崇拜圣像说教的发展。

  利奥三世在所有谈判受挫的情况下再度强制推行其毁坏圣像计划。他继续推进这一进程,颁布法令,下令摧毁所有圣像。同时,他还设法披着合法的伪装,于730年1月17日召集了最高级世俗官员和基督教教会人士会议,即所谓的“沉默会议”,要求他们服从即将颁布的法令。大教长日耳曼努斯拒绝服从,立即被免职。其以前的副官助手阿纳斯塔修斯准备无条件服从皇帝的法令,因此当场被任命为大教长,1月22日被加封。谴责崇拜圣像的教义就这样通过公布毁坏圣像法令而具有了合法效力。圣像被摧毁,崇拜圣像者遭受迫害。

  皇帝也在遥远的意大利强制推行毁坏圣像政策。但是,拜占廷帝国关于毁坏圣像的冲突导致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毁坏圣像法令确立毁坏圣像教义为教会和国家官方正统教义,颁布该法令使长期回避的分歧公开化,分裂因此不可避免。继承格里高利二世担任罗马主教的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 III)不得不在宗教会议上谴责拜占廷人的毁坏圣像政策,而利奥三世则将格里高利三世的代表投入监狱。皇帝和罗马主教都未能说服对方。在宗教纷争之后,政治分裂接踵而至。其第一个政治后果就是加大了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之间的裂痕,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的地位急剧衰落。但是,当拜占廷帝国开始丧失其在西方拉丁世界的地位时,却加强了其在希腊东方和南方的地位。与罗马的分裂使利奥三世得以抓住机会采取了对未来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措施。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以及伊里利亚大区已经希腊化的省区以前是属于罗马教区管辖。此时,这些地区被从罗马教区分划出来,归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控制。进而,利奥通过财政手段再度强化了这一教会政策。罗马主教被剥夺了对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民众征收人头税的权利,连同罗马教区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收入都被收归帝国政府,这笔钱每年总计达到3.5英担。罗马主教对皇帝这一独裁行为的一再抗议也不了了之。基督教教会两大中心的新界限此时正好与历史事件已经确定了的东西方边界相吻合。君士坦丁堡教区如今在其原来的领地范围中又增添了巴尔干半岛各省区和意大利南部希腊化地区,而且由于安条克教区正在被穆斯林统治当局一点点同化,皇帝因摆脱了该教区的花销而使自己更为富有。这一宗教势力范围因此就几乎与拜占廷帝国整个势力范围相重合。利奥三世以此为实现其使教会服从国家的既定目标奠定了更宽广的基础。因为他对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比对罗马主教更容易推行其意旨,罗马主教虽然在神学理论上应服从拜占廷皇帝,但是实际上他们越来越脱离了皇帝的控制。然而,从这一事件中最终获得了最大利益的不是皇帝的势力,而恰恰是君士坦丁堡教区,其势力范围因此得到极大扩展。一旦拜占廷教会从毁坏圣像危机中恢复过来,其势力便迅速增强,这些变化的基础就是这位毁坏圣像皇帝奠定的。毁坏圣像斗争的重要政治结果是罗马势力从东方希腊地区的退却和拜占廷帝国势力从西方拉丁地区的退却。这样,拜占廷帝国的世界一统主义和罗马教会的普世主义都同样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三节 毁坏圣像斗争和对保加利亚战争:君士坦丁五世

  尽管利奥三世享有崇高的战胜阿拉伯人的声誉,但是由于他在毁坏圣像方面做得过分,使其在民众中的声誉大为降低。利奥去世后,皇位由其子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75年在位)继承。年轻的皇子还在两岁时就被其父加冕为共治皇帝(720年复活节),他在利奥死后继承皇位的权利没有遭到任何质疑。但是,当与之对立的皇帝起而反对他并自立为帝达6个月时,他仍然有几乎一年失去了皇权。此人就是阿尔塔巴斯杜斯,他曾经作为亚美尼亚军区首脑将军帮助利奥三世夺取皇位。作为回报,利奥三世将亲生女儿嫁给他,并任命他为宫廷近卫军头领,后来又晋升他为奥普西金军区伯爵。阿尔塔巴斯杜斯作为这个极为重要且庞大的军区整个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能够冒险起兵反叛其年轻的小舅子。他赢得支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反对毁坏圣像。他与势力强大的皇帝之间的斗争完全受到毁坏圣像斗争的深刻影响,这也是整个时代的特征。742年,在君士坦丁五世挥师进攻阿拉伯人期间,当其部队通过奥普西金军区境内时,突然遭到阿尔塔巴斯杜斯的攻击,并被击败。阿尔塔巴斯杜斯随后自立为皇帝,并与君士坦丁五世离开君士坦丁堡时委任的临时摄政王塞奥法尼斯(Theophanes Monutes)谈判。后者与许多高官重臣投靠了篡位皇帝,这个事件清楚地表明,即使是皇帝最亲密的合作者也不能完全一致支持其毁坏圣像政策。阿尔塔巴斯杜斯率领其军队进入君士坦丁堡,并被大教长阿纳斯塔修斯加冕为皇帝,这次,这位大教长再次转变了立场。阿尔塔巴斯杜斯任命其长子尼基弗鲁斯为共治皇帝,任命其次子尼西塔斯(Nicetas)为军队最高总司令,受命前往亚美尼亚军区。圣像在君士坦丁堡重新得到崇拜,看起来,毁坏圣像运动似乎结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