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德罗尼库斯积极铲除腐败工作产生了最积极的效果,即使是像尼西塔斯·侯尼亚迪斯和塞萨洛尼基的尤斯塔修斯这些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表示佩服,但是他的计划由于太强调激烈的变动也遭到彻底的失败。反对拉丁人的政策导致西方列强对拜占廷帝国更强烈的敌视,反对贵族的偏见则削弱了早就衰落的拜占廷国家。当不可避免的挑战来临之际,就发现拜占廷军事力量毫无战斗力可言,这本身就宣告了安德罗尼库斯企图复兴帝国的计划遭到失败。

  图48 西西里国王罗吉尔二世,他模仿拜占廷皇帝的装束,由基督加冕。该镶嵌画完成于1148年前后,现存巴勒莫的马托拉纳 曼努埃尔使帝国的权势显示出的令人目眩的辉煌很快就暗淡无光了,带着恶兆的阴云首先是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飘来的。在这些地区,他的政策似乎非常成功。主要是曼努埃尔个人的威信使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一直与拜占廷帝国保持和平,并迫使塞尔维亚大土王斯蒂芬·奈曼加恪守诺言。随着曼努埃尔的去世,这些个人之间的关系纽带都解除了,而帝国由于前帝遗孀玛丽皇后无能的摄政统治和安德罗尼库斯残暴统治导致的内讧变得异常衰弱,这似乎给他们带来了胜利的机遇。1181年,贝拉三世出兵占领了达尔马提亚、部分克罗地亚和塞尔米乌姆地区,[138]这意味着曼努埃尔对匈牙利人进行的开支庞大的长期战争夺取的土地全部丧失殆尽。对塞尔维亚人那些艰难而耗尽资源的战争成果也迅速化为乌有,因为此时斯蒂芬·奈曼加轻而易举就脱离了拜占廷帝国的控制。由于安德罗尼库斯杀害了玛丽皇后,他就使匈牙利国王获得了一个反对他的斗争武器,贝拉三世此时以玛丽皇后复仇者的身份入侵帝国。[139]1183年,塞尔维亚人和匈牙利人向拜占廷帝国发动联合进攻,贝尔格莱德、布兰尼奇沃、尼斯和索非亚相继遭到攻击洗劫。6年后,当十字军经过这些城市时发现,它们破败荒芜,保存着部分废墟。斯蒂芬·奈曼加此时在反对拜占廷帝国的斗争中不仅能够确保其国家的独立,并能向东、南扩张到拜占廷帝国境内。与此同时,他的势力范围还包括了泽塔。当时,后者与拉斯西亚合并组成在其领导下的单一公国。[140][141]

  对拜占廷帝国实施最沉重打击的是西西里的诺曼人,他们再度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频繁的攻击。安德罗尼库斯虽然与1171年以后控制埃及的、强大的萨拉丁(Saladin)订立同盟,但是于事无补,后者推翻了法提玛王朝,在叙利亚前统治者伟大的叙利亚主宰努雷丁(Nuredin)于1174年去世后占领了该地。[142]同样毫无意义的是,皇帝试图通过无视拉丁人权威和恢复与威尼斯人的关系来加强其在西方的地位,允诺对威尼斯人做出补偿,后者自1171年就与拜占廷帝国断绝了关系。[143]1185年6月,诺曼人仿效罗伯特·圭斯卡特的榜样,首先对第拉修姆发起攻击。该城很快就被攻克,拜占廷帝国守军司令约翰·布拉那斯(John Branas)主动投降,以逃避皇帝的惩罚。之后,这支军队由陆路挺进塞萨洛尼基,其舰队则从海路进军该城,一路上他们占领科孚岛、凯发罗尼亚岛和扎金索斯岛。尽管离曼努埃尔的统治结束并没有几年,此时,帝国与那些记忆尚存的岁月相比,已经非常明显的衰弱了,那时,在经历了令人绝望的衰落时期后,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开始了其反对罗伯特·圭斯卡特的斗争。阿莱克修斯还能够先在第拉修姆,后在该城失陷的情况下在内地抵抗住了敌人的进军,使敌军从未抵达塞萨洛尼基。但是此时,敌人顺利进军,未遭遇任何抵抗,8月6日兵抵他们的这个目标。8月15日,诺曼人舰队抵达塞萨洛尼基海湾,陆、海封锁开始了。该城城防薄弱,粮草不足,驻军司令大卫·科穆宁(David Commenus)指挥无能,加上君士坦丁堡调集的增援部队迟迟不能抵达,8月24日,这座帝国第二大城市陷落于诺曼人之手。胜利者的贪婪和仇恨是没有约束的,被征服的城市遂沦为上演暴行的可怕舞台。[144]正如3年前希腊人在君士坦丁堡大肆虐待拉丁人一样,现在诺曼人对塞萨洛尼基居民实施了同样残酷无情的侮辱、殴打和屠杀。

  从塞萨洛尼基,诺曼军队派遣一支部队进攻塞里斯,其余大部队进军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廷帝国首都,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没有约束的恐怖统治正当强盛之时,刚刚夺取了塞萨洛尼基的敌人将要攻克首都的恐怖气氛迅速高涨,敌人正在逼近这个城市!1185年9月12日,暴风骤雨提前到来。这位科穆宁王朝最后的君主遭遇了可怕的命运,几年前还被崇拜为拯救帝国的救世主的皇帝,现在却在君士坦丁堡的街道上被激怒的骚乱民众残忍地撕成了碎片。

  第四节 崩溃

  安德罗尼库斯悲剧性的垮台意味着其恢复帝国局势的计划彻底终结。封建贵族赢得了胜利,他们不仅在安苴利王朝时期继续保持其势力的存在,而且还有所增长。在经历了反对科穆宁王朝末代君主顽固的专制独裁统治的艰苦斗争后,国内各种冲突势力任意发展,各行其道。

  安苴利王朝并非崛起于帝国某个古老的大家族,而是来自非拉多非亚某个无名的小家族,它的兴起就是由于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小女儿塞奥多拉(Theodora)与该家族的君士坦丁·安苴利(Constantine Angelus)坠入爱河,后来与之结婚。作为皇亲国戚,安苴利家族从此就享有很高的待遇。特别是在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他们在反对安德罗尼库斯派大贵族的斗争中成为领袖。命运就是如此,这个贵族家族的胜利必然要使他们中的一个成员成为皇帝。依沙克二世(Isaac II,1185~1195年在位),这个君士坦丁·安苴利和生于皇家紫色寝宫的公主塞奥多拉的孙子,是与独断专行的安德罗尼库斯截然相反的人,他听凭那些前代皇帝千方百计拼命阻止的变化趋势自由发展。过去那些统治制度的弊端,都被权力造就的表面辉煌所掩盖,现在它们的弱点全都暴露无遗,整个政府统治机构的腐败无能完全显示出来,令人触目惊心。没有人在试图遏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统治管理中的种种弊端:买官卖官、官员贪污受贿、包税人横征暴敛等等都以最丑恶的方式,热热闹闹地恢复起来了。据说,皇帝依沙克二世出售政府官职就像市场上叫卖蔬菜一样。[145]为了举行其盛大的婚礼,国家特设了一种从地方征收的专门赋税。他认为已经把命运托付给他的这个帝国就是其私人的财产,他就像个家庭庄园主一样管理它。在他弟弟阿莱克修斯三世(Alexius III,1195~1203年在位)统治时期,局势极度恶化。税收的额外负担迫使地方民众陷入饥荒,这主要是包税人的贪婪和政府无止境的需求造成的。[146]大笔开支产生自软弱无能的朝廷讲求排场和大肆铺张浪费,32加上雇佣军的军饷,而无能的政府又认为使用雇佣兵是其抵抗强大敌人最轻松的办法。[147]同时,地方省区日益暴露在敌人入侵的攻击下,而沿海地区则受到海盗匪帮的抢掠,用于建造和装备舰船的捐税在同一地区同一年内就上涨了3倍之多,但是局面并未改善。[148]事实上,一度曾是拜占廷帝国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御支柱的军区制度未保留下任何遗迹。尽管拜占廷帝国的领土范围在12世纪末又明显地缩小了,但其军区的数量却是马其顿王朝时代军区数量的两倍。[149]拜占廷统治管理机构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它们只不过保持着古代军区的名义而已。随着私人大地产的发展,这些侏儒化的省区管理体制就逐渐地、不可避免地依赖于地方大地主。中央政府的衰落极其严重,离大地主取代地方总督,进而发展为独立君主国只有一步之遥了。[150]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