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事结束是在公元958年。

  这一年的李璟有点忙,因为这一年他忙着改了三次年号。

  被战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李璟年初的时候改元“中兴”,以保大十六年为中兴元年,希望换了年号的南唐能再度兴起,到了三月,眼看战事吃紧,中兴无望,李璟又改年号为“交泰”;到了五月与柴荣言和之时,又去掉南唐年号,改为显德五年,日后用中原年号遂成为惯例,直到太祖开宝七年(974)才加以改变,不过彼时的南唐皇帝李煜见自己已经被逼上绝路,宋军压境之时,李煜下诏和大宋决裂,放弃“开宝”年号,使用干支纪年。

  看着柴荣引兵归去的背影,李璟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奈。

  不过很快李璟就不用再为这事夜不能寐了,因为不久柴荣就亲征北上伐辽,旋即在瓦桥关生病,随后病逝开封。

  消息传到南京,李璟听到柴荣死讯时长长舒了一口气,在你折腾的时候,我经历了当皇帝最惨的体验,人还在,领土没了。现在该我扬眉吐气了,哈哈,可怜的柴荣,你却经受了当皇帝比我们更惨的体验——领土还在,人没了。

  高兴了不到半年的李璟听到从中原传来的消息,刚刚平静下去的心又荡起涟漪,原来当年那个令南唐守军闻风丧胆的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竟然在柴荣死后当上了皇帝。

  李璟不敢马虎,所以接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赶紧派人准备好礼物北上,终于赶在二月二十六号抵达开封,赶上赵匡胤的生日“长春节”,成为第一个从法理上承认北宋地位的国家,并且随后在南唐采用宋太祖的建隆年号。

  然而李璟的日子并没有因为千里迢迢给太祖祝寿而变得好过一点,不久以后就发生了赵匡胤亲征扬州、李重进自焚的故事,并且李重进造反之前还向南唐发来求救信,请求共同出兵。当赵匡胤平定李重进之后,刚写完“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李璟身上一寒,他知道,自己美好的日子过不了很久了。于是李璟派爱臣冯延鲁借犒军之名渡江来到宋营打探风声。贵为南唐五鬼之一的冯延鲁时任南唐户部尚书,其兄冯延更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曾留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好句。

  赵匡胤在收了冯延鲁送来的酒肉并跟其针对刚刚结束的战事做了一番交流之后,突然声色俱厉地问:“你们国主为什么竟敢跟大宋的叛臣相勾结?”

  冯延鲁定了定神说:“我知道陛下现在想骂我,但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了解了我之后,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赵匡胤哭笑不得。

  冯延鲁说:“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您光知道我们国主跟李重进有过书信交流,却不知道我们还曾经商量一起造反呢!”

  赵匡胤暗暗擦汗,心想我真想把你拍到墙上,抠都抠不出来。

  冯延鲁继续解释:“李重进当初派人向南唐请求救兵时,他派来的使者就住在我家里。李国主让我告诉使者:‘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混得不得志,造反是必须的,但要分时候。’陛下刚当皇帝时,人心未安,你就应该跟着李筠一起造反。可当时不采取行动,如今人心已定,你却要以区区扬州之地,数千名疲弊之卒对抗朝廷万乘之师,就算韩信、白起复生帮你打工,胜算也是为零,我南唐虽然兵多粮足,也不敢出兵相助啊。所以最终我们没有帮忙,李重进才落了个自焚的下场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