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俘虏李煜一行到达汴京的时间是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胜利者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让白衣纱帽的李煜一行在城楼下听候宣判。随后虽没有追究李煜的罪状,却下令封其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赐违命侯,以作为当初李煜屡次拒绝进京朝见的惩罚。

  这一刻的赵匡胤气吞山河。

  从建隆三年(962)冬天学习成语“假道伐虢”并征讨荆湖,一举拉开这场长达15年统一战争的帷幕开始,时至今日,他已经缔造了一个拥有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疆域和3000万人口的庞大帝国(从乐史《太平寰宇记》,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980年全国有650万户,人口约3250万,推算976年北宋人口约600万户),理应享有无上的尊崇。

  不过赵匡胤并不知道自己仅仅10个月后就将在一个雪夜悄然死去。

  而站在明德楼上的赵匡胤也并不知道,仅仅152年之后,他的子孙赵佶、赵桓就会在建炎二年(1128)被俘至金朝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封大宋皇帝徽宗赵佶为昏德公,钦宗赵桓为昏德侯,我想,若能预知未来,赵匡胤不会为李煜备好“违命侯”的称号。

  但至少在这一刻,赵匡胤回想起了16年前的正月初四,他迎着陈桥驿的朝阳,在战马上作出的《国王的演讲》中,他曾经许下这样的诺言:

  有一天,这个国家将强大起来,一切不如意的现状都将得到改变。南边、西边、北边众多的敌人,都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将一一平定。每一个峡谷将升高,每一座山丘和高峰被削低,崎岖粗糙的地方改造成平原,弯弯曲曲的地方变得笔直,上苍的荣耀得以展露,诸位,我们将举目共睹。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信念,带着这个信念我们将回到汴梁,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山中开采出一块希望之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国家的刺耳的不和谐音,转变成一曲优美动听的兄弟情谊交响曲。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因为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将重塑辉煌。

  而今天,我做到了!

  我即将达到辉煌的顶点!

  第二十八章 雪夜杀机

  对刚刚过完春节,正月初四那天就在明德楼上俯视着李煜和他的臣子们恭敬神情的宋太祖而言,四天前开始的开宝九年(976)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年头。

  统一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南唐如今已经臣服,他们的国主就站在自己的脚下。东边未纳入版图的领土只有吴越和闽南,然而其主钱俶和陈洪进早已被太祖的恩威并施所折服。唯一的障碍存在于北边的辽国和北汉,北汉倒是好说,虽硬却穷。辽国虽然地大,可毕竟物产稀少,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就曾设置了著名的金库“封桩库”,将每年财政盈余存入库中,声称待存够银子,就向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若是对方不卖,就拿20匹绢(12000元)买一颗辽兵的脑袋,对方精兵不过10万,那么只需要花费200万绢,辽国就等于被灭了。政治问题经济化,多有头脑的选择啊。

  而在此之前,宰相薛居正等耗时两年所修撰的《旧五代史》已经完工,甚至太祖下令重修的《本草经》也已经大功告成,定名为《开宝重定本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文治武功皆大有成效的现实,都预示着这一年必将是美好的一年。

  心情大好的赵匡胤在二月提拔征战南唐有功的宣徽南院使曹彬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同时提拔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宣徽北院使。需要说明的是,曹彬南征凯旋的时候,交给太祖的工作报告上面写的是“奉敕差往江南句当公事回”,轻描淡写,就像报告说我去江南旅游了一趟,现在完事归来。这让太祖很高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