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奥斯曼帝国时期,就文学体裁来说,诗歌仍是主要体裁,而散文仅在宗教学、法学和史学等领域有所发展,至于小说和戏剧直到19世纪才从欧洲引进帝国。诗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学的主要体裁。一些诗歌称赞某部落,某宗教,或者某潜在的赞助人;一些诗歌则嘲笑诗人的对手;另一些诗歌则唤起对安拉的敬畏或者抒发在传奇经历后的兴奋之情;更有一些诗歌赞颂爱情、酒和安拉,有时可能赞颂以上三种。阿拉伯人擅长诗歌,诗歌是阿拉伯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查希里叶时代,各个部落的诗人往往汇聚在欧卡兹集市,举行赛诗会。那时的诗歌,分为称作麦格图阿的短诗和称作格绥达的长诗。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夸耀部落的高贵谱系,称颂部落的征战业绩,思念情侣和诽谤仇敌。麦加克尔白神殿墙壁上的7首“悬诗”,被视为阿拉伯诗歌的精品,代表了查希里叶时代阿拉伯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伊斯兰教诞生初期,宗教的炽热情感和圣战的狂潮使阿拉伯人似乎忘却了自己的诗歌,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倭马亚王朝建立后,诗歌创作再度兴盛。在希贾兹的两座圣城,歌舞升平,娱乐成风,爱情诗颇为盛行。阿拔斯王朝前期,阿拉伯人传统的诗歌风格在伊斯兰世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后来,由于异族文化的广泛影响,伊斯兰世界的诗歌创作开始突破阿拉伯古诗风格的界限,新的诗歌形式渐趋盛行。

  散文是伊斯兰文学的另一重要体裁。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系先知穆罕默德在610—632年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它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基本功修、伦理道德和教法律例,反映了7世纪早期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的社会状况与伊斯兰教曲折的传播过程,同时也是第一部韵体散文的阿拉伯文典籍,兼具文学性、宗教性和史料性。《古兰经》风格质朴,语言简洁,气势宏伟,意境奇妙,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堪称阿拉伯散文的典范佳作,甚至西方的基督教学者也对《古兰经》的文学价值多有称道。阿拔斯时代,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和风格优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学时尚,具有波斯文学之浓厚色彩的艺术散文逐渐风行。

  奥斯曼帝国文学的主要成就集中表现在宫廷诗歌方面。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诗歌竭力模仿波斯风范,甚至一度流行用波斯文作诗,刻意追求每对句子甚至全诗押韵,主要形式包括:鲁巴伊(Rubai),只有4对句子;加泽尔(Gazel),包含4—15对句子;卡西德(Kaside),包含15对以上句子;米斯耐维(Mesnevi),长诗。“正如在科学方面阿拉伯人被认为是模范一样,在诗歌方面波斯人被认为是模范。模仿波斯人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值得做的唯一的事情。奥斯曼人以其特有的彻底精神从事于波斯诗的研究。在用语言学阐明波斯经典作品方面,他们的成就是卓越的”。[5]

  自13世纪的霍加·德哈尼(Hoca Dehani)起,土耳其宫廷文学特别是宫廷诗歌的神秘色彩趋于淡化,开始强调歌颂旖旎景色、追求美酒爱情和赞扬上流社会。不过,在这一时期,民间文学表现更为活跃。著名的神秘文学家包括鲁米(Jalāl ad-Dīn Muhammad Rūmī,1207—1273年),他首创土耳其民间文学的神秘主义原则;其子苏尔坦·维列德(Sultan Veled,1227—1312年);尤努斯·埃穆瑞(Yunus Emre,1238—1329年),等等。在13世纪出现一位享誉世界的民间文学家,特别擅长讲述幽默诙谐的民间故事,埃及人称其葛哈,波斯人叫他摩拉·纳斯勒丁,而土耳其人将其命名为纳斯勒丁·霍加(Nasreddin Hoca),此人就是中国人熟知的纳斯勒丁·阿凡提(Nasr al—Din Khujah,阿凡提意为“先生”)。

  鲁米

  纳斯勒丁

  纳斯勒丁于1208年生于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南部锡夫里希萨尔城左近的霍尔特村。他自幼接受传统的伊斯兰教育,通晓《古兰经》,善于辩论,爱好诗歌,喜欢谚语。在30岁左右,他到阿克谢希尔定居,以后致力于将当时中东伊斯兰世界流行的“朱哈笑话”改编为“纳斯勒丁笑话”,直至1284年逝世。纳斯勒丁的笑话歌颂和善、机敏、勇敢、正直,嘲弄残忍、愚昧、怯懦和势利,语言幽默,主旨鲜明,情节生动,雅俗共赏。例如,一个男人曾向纳斯勒丁抱怨家中没有阳光。纳斯勒丁反问:“你家花园中不是有阳光吗?”“是的”,此人回答。“那好”,纳斯勒丁说,“那就把你家搬进花园中吧!”早在16世纪,土耳其著名诗人拉米伊(?—1532年)就将纳斯勒丁的部分笑话编入《趣闻》一书中。在18世纪左右,纳斯勒丁的笑话传入中国的新疆地区,称作“阿凡提故事”,后在中国家喻户晓。目前每年7月5—10日,土耳其的科尼亚(Konya)均举办纳斯勒丁·霍加狂欢节。

  艾哈迈德·古尔赛赫(Ahmet Gulsehri,?—1317年)与塔楚丁·易卜拉欣·艾哈迈德(Tacuddin Ibrahim Ahmedi,1335—1412年)是14世纪奥斯曼帝国宫廷文学家的主要代表。艾哈迈德·古尔赛赫将法里杜德丁·阿塔尔的波斯文长诗《鸟儿的推理》(Mantik al-Tayr)译成土耳其文,并添加其他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14世纪安纳托利亚半岛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揭示了穆斯林战士的一些表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