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尼基弗鲁斯的殖民政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地区,特别是色雷斯和邻近保加利亚的马其顿东部地区,可能还有希腊地区,这些地区充斥着大量的斯拉夫人移民。[113]6世纪和7世纪斯拉夫人的大规模入侵迫使拜占廷帝国从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的据点后撤,从此以后,斯拉夫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半岛各地。根据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Porphyrogentius)的记载,伯罗奔尼撒半岛在8世纪中期还是个斯拉夫人和野蛮人占优势的国度。[114]但是到了8世纪末和9世纪最初几年里,拜占廷人逐渐加强了他们在半岛的地位。在马其顿王朝的伊琳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对希腊的斯拉夫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清剿。783年,斯陶拉西乌斯首相率领强大军队侵入塞萨洛尼基地区,而后挺进到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迫使那里的各斯拉夫部落俯首称臣,承认拜占廷的宗主权,缴纳贡金。拜占廷帝国高度看待斯陶拉西乌斯战胜希腊地区各斯拉夫部落的胜利,当他胜利后班师回朝时,被允许在大竞技场举行盛大的庆功典礼。[115]但是,8世纪最后几年,希腊的斯拉夫人在维尔兹提(Velziti)部落酋长领导下举兵反叛皇后伊琳尼,他们支持君士坦丁五世的几个儿子,并占领了雅典。[116]到了9世纪初,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拉夫人也公开爆发起义。他们洗劫其希腊邻居的财产,并于805年进攻帕特拉城。[117]该城遭到团团围困,但是最终斯拉夫人还是被击败。该城居民们将他们的得救归功于使徒安德烈(the Apostle Andrew)的神奇干预,正像塞萨洛尼基居民将本城的得救归功于圣迪米特里(St.Demetrius)一样。被击败的斯拉夫人及其家眷连同其全部的战利品被皇帝强制性地安置在圣安德烈教堂,他们既失去了独立,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拉夫人实质上给拜占廷政府造成了新的困难,活动在塔伊格图斯地区的斯拉夫人迈林吉部落和埃泽利提部落在13世纪顽强地抵抗法兰克人发动的激烈战争,他们直到土耳其人时代以前都坚持其民族特色。[118]斯拉夫人在帕特拉城的失败,同样标志着希腊南部地区再度希腊化的新阶段。因为对拜占廷人而言,这一事件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在被斯拉夫人统治200多年以后重新恢复拜占廷权力的年代。[119]

  拜占廷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逐渐恢复和巩固其势力的进程,清楚地反映在军区组织的扩大和新军区的建立上。为了了解哪些地区实际上处于拜占廷帝国的控制下,换言之,哪些地区不仅仅是名义上,而且实际上承认拜占廷统治权,有必要考察一下拜占廷军区组织在多大范围上继续存在。这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因为只有在那些存在军区的地方才多多少少能发现拜占廷的统治管理。色雷斯和希腊地区是拜占廷帝国于7世纪末在巴尔干半岛拥有的领土,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自8世纪末以后,除了色雷斯地区外,还存在着马其顿独立军区,该军区并未完全覆盖整个马其顿地区,而实际上只是包括了色雷斯西部地区。[120]伯罗奔尼撒军区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121]9世纪初年,还出现了塞发罗尼亚军区,它包括伊奥尼亚海诸岛。[122]9世纪上半叶,塞萨洛尼基和第拉修姆这两个拜占廷帝国在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沿海的海军基地也和它们相邻的内陆地区一起组成了专门的军区。[123]这样,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此时就归属于拜占廷帝国,不仅名义上而且实际上由帝国直接统治。拜占廷帝国在沿海地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巩固。然而,即便是在这些地区,斯拉夫人仍然像过去一样占有极大的比例。

  尼基弗鲁斯对政府机构和军队的重新调整和组织以及实行殖民政策,主要是因为对保加利亚的长期斗争所致。尽管他不是军人出身,但尼基弗鲁斯进行的战争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还经常亲自指挥军队。他登基成为皇帝后,就立即解除了伊琳尼被迫答应支付给哈里发的贡金。但是,帝国在东方的军事力量由于巴尔达尼斯(Bardanes Turcus)篡位反叛导致的内战而被严重消耗,后者曾于803年夏季自封为小亚细亚各军区最高指挥。806年,穆斯林再度入侵帝国领土,哈伦·阿·拉什德(Harun al Raschid)率领其强大军队挺进并占领了多座边境重镇,夺取提亚纳,由此派遣大部队进入安卡拉地区。皇帝被迫和谈,同意支付贡金。另外,还答应了屈辱性的条件,即以他和他的儿子个人的名义向哈里发缴纳每年3个金币的人头税。[124]正当此时,哈伦于809年去世,导致哈里发国家内乱,拜占廷人得到喘息机会。拜占廷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遂逐渐转向巴尔干半岛。

  查理大帝摧毁了阿瓦尔人的势力,使潘诺尼亚地区的保加尔人得以摆脱阿瓦尔人统治。结果,保加尔王国因此在实力和领土方面获得极大扩张,也使得其领土在塞伊斯河一线与查理大帝的帝国接壤。科鲁姆这位潘诺尼亚地区保加尔人酋长夺取了保加利亚王位。他是位彪悍的斗士,尚武好斗,咄咄逼人,很快就成为拜占廷人的祸害。拜占廷帝国曾建立起强大的边境要塞防御线,以阻止保加尔王国的入侵。德维尔图斯、亚得里亚堡、腓力普堡和萨尔迪卡是这条防线的要点。809年,萨尔迪卡遭到科鲁姆蹂躏,要塞被毁,强大的边防军被杀戮。拜占廷皇帝立即着手应对,他挥军挺进普里斯卡,此后又对萨尔迪卡进行大规模进攻,意图在于重新修复边境要塞。经过两年的精心备战,他发动了决定性的反击,准备工作包括了将小亚细亚的农兵迁移安置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地区。811年春季,尼基弗鲁斯亲率其强大的军队越过边界,不理睬科鲁姆的和谈请求,直扑普里斯卡,摧毁了保加尔人首都,烧毁了汗王的宫殿。得胜的皇帝拒绝了保加尔人一再和谈的请求,他决意要最终了断保加尔王国,大举追击与其随从一起逃往山里的汗王。但是,幸运之神不再眷顾他。811年7月26日,拜占廷军队在山口遭到科鲁姆的包围,被分割为数段,皇帝本人阵亡,胜利的汗王按照习惯将其头骨制成酒杯,并在庆功宴上用它与贵族轮流把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