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960年夏季,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率领强大舰队进攻克里特岛。[187]经过长达整个冬季极为艰苦的围攻,其军队于961年3月夺取该岛首府堪达克斯(即堪地亚)。海盗匪巢被彻底摧毁,克里特岛在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后再度为拜占廷帝国所控制,从而为帝国在东地中海海上的霸权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拜占廷帝国在以往几个世纪里,都没有取得过比这更伟大的胜利了。

  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后,又发动了与塞费-阿德-达乌拉赫的战争。这次,他再度取胜,带上胜利的桂冠。他接二连三地取得胜利,占领了西西里安纳扎布斯,经过苦战夺取了日耳曼尼西亚、拉班和杜鲁克(即多利切或图卢奇)。962年12月,阿勒坡,这个塞费-阿德-达乌拉赫的首都也在围攻下向他投降。虽然这些城市的攻占还没有最终确定其归属权,但是,这位将领的胜利进军无疑证明了拜占廷巨大的优势地位。与汗达尼德王朝的斗争是拜占廷外交政策近30年来的核心内容,此时终于以对拜占廷人极为有利的结局结束了。对塞费-阿德-达乌拉赫的这场胜利,消除了阿拉伯人在亚洲最危险的中心,正如征服克里特岛清除了阿拉伯人在东地中海的基地一样,拜占廷人向东方进一步的进军道路已经由此打开。

  对这位胜利将领的报偿是皇帝的皇冠。963年3月15日,罗曼努斯二世早早去世,皇权随即落入皇后塞奥发诺手中,她升任其幼子瓦西里二世(Basil II)和君士坦丁八世(Constantine VIII)的摄政。精明的皇后清醒地知道,这样的安排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她不顾约瑟夫·布林加斯的意见,与尼基弗鲁斯·福卡斯达成了共识。后者在恺撒利亚被其部下拥立为皇帝,旋即于8月14日进军君士坦丁堡,在血腥的巷战中粉碎了约瑟夫·布林加斯的抵抗,于8月16日在圣索非亚教堂加冕称帝。年轻的皇后于是下嫁这个头发花白、老谋深算的年迈老将军。篡位者就这样成为合法的马其顿王朝的同盟和两个生于皇室紫色寝宫的小皇子的保护人,这对小哥俩拥有的皇帝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宦官瓦西里(Basil)随即取代布林加斯的职位,任行政管理的首相,他是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的私生子,一个具有真正拜占廷式狡诈和无限贪欲的人,但也是个天生拥有政治家智慧的人。他在君士坦丁七世统治时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官至“寝宫陪睡官”,此时再被晋升到为其特设的头衔“总理”官职,[188]成为新皇帝的首席助手。东方最高指挥权委任给卓越将领约翰·基米斯基,他被任命为东方军队的司令。约翰·基米斯基为亚美尼亚大贵族成员,是当时仅次于皇帝的最杰出的军事将领。皇帝的弟弟和以前的军事同行利奥·福卡斯(Leo Phacas)担任西方军队的司令,享有“宫廷大总管”头衔,同时,皇帝年迈的父亲巴尔达斯·福卡斯被授予恺撒这个特别的高级头衔。[189]

  随着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登基(963~969年在位),小亚细亚最重要的大家族之一控制了权力。应该说无论是外貌长相,还是言谈举止新皇帝都与其贵族血统不相配。他的外表并不引人注意,性格粗犷,情绪阴郁,生活方式单调古板。驰骋疆场御敌搏杀是其惟一的爱好,而祈祷和与圣徒交谈是其精神上惟一的需要。他很快就成为战士和修道士的好友,还是阿索斯圣山拉乌拉修道院建立者圣阿纳斯塔修斯(St.Anastasius)的狂热崇拜者。正是在尼基弗鲁斯统治时期,这个希腊的著名修道院中心首次开始兴盛,尼基弗鲁斯这个“萨拉森人的白色死神”一生都打算从现实世界引退,成为一名修道士。[190]

  尽管尼基弗鲁斯有些非贵族习俗,但他是并且后来一直是“权贵者”的真正代表人物,他成为皇帝标志着拜占廷贵族的胜利。如果说以前在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这个农民之子和马其顿王朝代表人物统治下的拜占廷政府一直在遏制大贵族地产的扩张兼并,那么此时大贵族地主开始反击了。967年尼基弗鲁斯·228福卡斯颁布的法令[191]公开宣称,他以前的皇帝们表明自己属于农民派,这违反了所有臣民都享有同样法律公正的原则。“贫穷者”此时被剥夺了他们享有的优先占有转手给“权势者”土地的权利,穷人只能从穷人那里得到土地,而富人也只能从富人那里得到土地。在其他方面,前代法律仍然有效,但是主张927年大饥荒以前转手土地权利的请求不再有效,因为40年的宽限期此时已经过期。这些法规本身似乎并不苛刻,因为农民们实际上是否真的经常要求享有反对大土地贵族的优先权确实是个问题。但是,新法令的心理影响肯定极为强烈,因为富人此时可以以公正的名义保护自己,反抗以前的各项法令对他们的攻击。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已经改变了其前任皇帝们推行的明显偏袒农民的政策。

  一方面,这个士兵皇帝采取步骤巩固、增加了军役地产。根据前代法规,在归还早期转手的农兵地产时,该地产总价值最低不得低于4金镑,任何达到这一最低限价值的农兵地产必须无条件归还原主;任何高于这一价值的部分在归还时应按照合理的地价给予补偿。此后,鉴于士兵装备需更新并坚固,费用开支增大,故而不可转手的军役地产的最低限额增加到12金镑。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农兵的地产总价值低于这个限额,那么其地产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转手,而任何土地交易转手导致农兵地产低于这个限额,则该块土地应无条件地返还原主。只有在转手土地的价值高于这一限额的情况下,才需要偿还购买土地的价款。[192]尼基弗鲁斯将农兵土地总价值提高了3倍,这一措施无疑促使军队的社会成分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计划导致帝国基本上背离了前几届政府采取的以“贫穷者”小土地占有为基础的政策。尼基弗鲁斯极力保障其土地价值达到12金镑的这些重装农兵事实上不是“贫穷者”。[193]他大概只能从刚刚获得发展的新兴小贵族阶级中招募士兵,马其顿王朝的立法中比较频繁地提到这些小贵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