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沙木埃尔乘拜占廷皇帝东去之机发动了对希腊的攻击,一直挺进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然而,他于997年在返回根据地途中遭到拜占廷帝国杰出将领尼基弗鲁斯·乌拉努斯(Nicephorus Uranus)的埋伏,被打得大败。沙木埃尔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侥幸逃得性命。但是,沙木埃尔的野心并没有受到这次灾难的影响,大概就在次年,他夺取了第拉修姆,吞并了拉斯西亚和戴克来亚。[226]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廷帝国结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好处。他的国家被沙木埃尔帝国吞并了,而他本人先是被俘,后来与这个强大的沙皇的女儿结婚,仍然作为其附庸被安插在戴克来亚的王位上。

  直到瓦西里二世于1001年从亚洲返回,并出现在巴尔干半岛时,拜占廷帝国的大反攻才正式开始,皇帝亲自指挥精心策划这场旨在无情切断敌人生命线的战争。皇帝首先挺进萨尔迪卡地区,占领这个重镇周围地区。这一步骤意在切断沙木埃尔与保加利亚在多瑙河流域故地之间的联系,皇帝的将领们则占领了保加利亚以前的首都普里斯卡和大、小普里斯拉夫等城市。而后,瓦西里二世班师返回马其顿地区。贝尔合亚投降,塞尔维亚经激战被占领,通向希腊北部的道路洞开。拜占廷统治在塞萨利地区重新恢复,瓦西里二世再度出现在马其顿地区,经过艰苦战斗并夺取了城防坚固的沃德纳城。而后,他攻击多瑙河的重要据点维丁,亲自出现在这里的战场上,并且不为沙木埃尔军队大胆的战略佯攻(夺取和洗劫亚得里亚堡)所动,经过8个月的围攻,该城被攻克。皇帝从维丁快速调动军队,大举向南进击。在离斯克普杰不远的瓦尔达河,皇帝取得了击溃沙木埃尔军队的重大胜利,迫使斯克普杰于1004年向他敞开城门。[227]拜占廷人一方面占领斯克普杰城,另一方面占领沃德纳城,使得沙木埃尔的领土被撕做两半。经过4年的艰苦战争,拜占廷帝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其敌人则丧失了其大半江山。瓦西里二世第一次决定中断战事,返回君士坦丁堡过冬。当时人记载说:“瓦西里二世并不像其他大部分皇帝那样安排自己的行动,他们通常春季出发夏季晚些时候回家。对瓦西里二世来说,回家的时间是根据他出发时心里计划实现的目标是否完成来决定的”。[228]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对战争的结果有任何怀疑。以几个世纪的古老传统为后盾的拜占廷帝国,此时再度恢复了其优势地位。勇敢的沙皇根本无法对抗古老帝国娴熟的军事指挥、组织和技术资源。其将领和总督开始背弃他。1005年,第拉修姆失陷于拜占廷皇帝就是一次背弃行为的结果。但是最终的毁灭是经过长期较量后直到1014年7月才到来的,这次较量很少为人所知。沙木埃尔的军队被包围在斯特鲁马地区的克雷迪翁山口,沙皇本人设法逃脱到普里利普,但是其大批士兵遭到屠杀,还有很多被俘。瓦西里这个“保加利亚人屠夫”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庆祝其胜利。总数大约在14000人[229]的战俘都被刺瞎,而后分作100人一队遣散回普里利普去见他们的沙皇,每队由一个保留一只眼睛的人领路。当沙木埃尔看到这些可怕的队伍走近时,顿时栽倒在地,不醒人事。两天后,即1014年10月6日,这个英勇的沙皇去世了。

  他的帝国比他多存在了几年,而其帝国的内乱又帮助了征服者。沙木埃尔的儿子和继承人加布利尔·拉多米尔(Gabriel Radomir)于1015年被其侄子约翰·弗拉迪斯拉夫(John Vladislav)谋杀。加布利尔的妻子和小舅子约翰·弗拉基米尔(John Vladimir)也受累遇害。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直到约翰·弗拉迪斯拉夫去世。1018年2月,拜占廷军队对第拉修姆的进攻最终结束了战争。瓦西里举行了盛大的进入奥赫里德的入城典礼仪式,并接受了沙皇的寡妇和其他残余的王室成员送交的人质。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反对这个反叛的国家,他早在30年前就开始了这场斗争,现在,它屈服在已经60岁的皇帝的脚下,并被合并到帝国内。自从斯拉夫人占领以来,整个巴尔干半岛第一次重新归属于拜占廷帝国。瓦西里巡视了被征服的整个国家,在各地建立起他的统治。之后,他访问了古老的雅典城。帝国复兴释放出的得意之情在得胜的皇帝于帕特农神殿隆重朝拜感恩时公开表露出来,当时,这个神殿被改做“圣母教堂”。

  “保加利亚人屠夫”瓦西里对被征服国家的政策是缓和和明智的,恰如其在战场上的行动是残忍和无情的一样。他根据这个国家的状况和它现有的习俗,免除了其新臣民缴纳黄金赋税的义务,这项赋税是在经济上强加给这个拜占廷帝国未来要发展的地区的,现在改为缴纳实物赋税。奥赫里德大教长教区降格为大主教区,但是新的大主教享有许多特权,拥有教区自治权官阶,并被授予管辖以前属于沙木埃尔和沙皇彼得帝国的所有主教的权力。实际上,奥赫里德大主教拥有的教区自治权属性是指该教会不属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管辖,而听命于皇帝的意旨,皇帝保留了任命该教区大主教的权力。[230]这个措施是对帝国同化政策的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但是却保证了拜占廷帝国对南斯拉夫各教会的实际控制,避免了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已经相当广泛的司法管辖权的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他恰当地强调了奥赫里德作为教会中心的特殊地位,享有教区自治权的该教会大主教在希腊教会等级体系中,比其他服从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管辖的教会首脑地位明显更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